光合细菌降解2-氯酚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酚类化合物是一类用途广泛、产量大、毒性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不易被分解或生物降解有机化合物。因此经常因其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就释放到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利用微生物处理含氯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本研究考察了一株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SB)对2-氯酚的降解效率和影响因素。从农药厂排污管道下游浅层底泥、农药厂周边水稻地、校园树下土以及湖水中分离、筛选、驯化得到一株降解2-氯酚的光合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sp.)通过毒性实验(脱氢酶活性实验),得出结论:驯化可以降低PSB对2-氯酚毒性的敏感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方法,得到2-氯酚对已驯化的PSB、未驯化的PSB和湖水复合菌生长的安全浓度,即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LOEC)分别为50mg/L、25mg/L和25mg/L。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几率单位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抑制已驯化的PSB、未驯化的PSB和湖水复合菌生长的半致死浓度(96h-EC50)分别为331.13mg/L、188.36mg/L和167.49mg/L,并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x2检验,结果均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h-EC50真实可靠。研究结果表明,PSB对2-氯酚的耐受性高于自然水体中的湖水复合细菌,而且经过驯化后,其耐受性进一步提高。实验表明2-氯酚不能作为PSB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需采用共代谢的方式降解。通过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光照和氧气供给条件的组合、暴露浓度、碳源及其用量、氮源及其用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光照强度、投加C02对PSB降解2-氯酚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光照厌氧条件下,35℃,光照强度30001x,初始pH=7,2-氯酚暴露浓度50mg/L,以2.0g/L柠檬酸钠作为共代谢碳源,以2.0g/L酵母膏作为氮源,PSB接种量10%,96h后2-氯酚去除率可达58.7%,投加CO2不能对2-氯酚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筛选所得的PSB经过驯化,获得较强的耐受2-氯酚的能力;通过条件优化实验,得到较强的降解2-氯酚的能力;利用微生物处理难降解毒性有机物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除磷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部分,鉴于目前对除磷菌研究较少且不够全面,本课题以序批式反应器(SBR)为实验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DGGE )技术研究四种不
[目的/意义]提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的概念,供围绕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开展理论研究与服务业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实施国家关键
《山西农业地理》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农业地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是《山西农业地理》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为了编写《山西农业地理》,我院地理系《山西农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
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移民人均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与农民收入有一定差距,移民收入存结构性隐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制约短板。将"家庭经营性收入"划分为第一产业收
通过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319名空乘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空乘女大学生的恋爱存在着入校后恋爱率偏高、恋爱动机多元但盲目与不成熟并存、恋爱对象具有明显倾向性、对性
参考马铃薯和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LTRs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34份茄子材料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多态性丰富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34份茄子材料分为三大类群,表明IRAP分子标记适合
韩江是韩国年轻的女作家,曾多次获得了韩国的各种文学奖。2016年韩江的系列小说《素食主义者》被授予国际布克奖之后,她的短篇小说以及近期的作品受到了韩国文坛的重视,并且很多文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她的小说作品。韩江的系列小说《素食主义者》因揭开了当今韩国社会的女性问题,通过描写一名女性人物对韩国守旧传统的叛逆抵抗,探索人内心抑压的疯狂与伤痕而备受关注。《素食主义者》的主人公“英惠”是一名普通的韩国家庭主妇
教学信息反馈是高校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基于B/S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具有灵活、效率高、交互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使用ASP.NET和SQL Server2000相结合开发的高校教学信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脊髓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与对照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