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对沂蒙精神的建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诞生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这张深受沂蒙精神滋养的红色报纸,始终走在最前线,见证着惨烈与悲壮,经历着苦难与辉煌,并将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的雏形完整的记录下来,书写了一个个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故事,担负着践行新闻理想的使命,强化着传承沂蒙精神的自觉,是一张不朽的报纸。基于《大众日报》与沂蒙精神的密切联系,本研究尝试从报刊的角度探究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的建构。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大众日报》在战争年代与沂蒙精神相关的报道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内容分析,从战争年代《大众日报》的办报史实及新闻实践探讨沂蒙精神的建构。研究得出结论:战争年代与沂蒙精神共同成长起来的《大众日报》,其新闻实践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它完整记录了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领导人民展开为人民谋解放的革命斗争,体现为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以及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本研究由绪论和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综述国内外对《大众日报》、沂蒙精神、《大众日报》与沂蒙精神的研究,并对“大众日报”、“沂蒙精神”、“战争年代”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一部分主要从创刊的历史背景,说明《大众日报》对沂蒙精神的凝聚,大众报人与沂蒙人民的“沂蒙故事”不断融入到历史长河之中,成为沂蒙精神的组成部分,将《大众日报》与沂蒙精神的内在联系具体化。第二部分选取战争年代《大众日报》有关沂蒙精神的报道,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地域五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致力于说明《大众日报》海量新闻报道形成的丰厚史料足以支撑起对沂蒙精神建构的研究,并为后两章节提供定性分析的依据。第三部分从《大众日报》的报道内容探讨沂蒙精神的建构,此为重点章节,旨在从报道内容挖掘沂蒙精神的形成基础和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地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三解放”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基础,沂蒙精神则具体表现为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党政军民的鱼水关系。第四部分是《大众日报》对沂蒙精神的建构实质和结果呈现,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总结出紧跟政策议程,政策行为内化为自觉行为;讲群众故事,凝聚群众力量;意义建构和故事建构相结合三大特点,以此探讨报刊是如何完成沂蒙精神建构的。自创刊起,《大众日报》始终坚持“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这一办报原则,作为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也正是这样的机遇,它见证、记录并参与了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这段历史渊源是宝贵的新闻财富,更是新闻史上的壮举。本文通过对《大众日报》办报史和报道内容的研究,以全新的角度完成了沂蒙精神的建构,进而丰富了沂蒙精神的史料研究,也使党报的角色定位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对激励当下新闻业的新闻实践有着精神层面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以MOTOROLA公司生产的DSP56F801芯片为核心搭建系统硬件电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采用能够根据背景噪声变化而自适应调节门限的算法对语音活动进行精确检测,实现整机系统在高
在技校电类专业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以“基于单片机的彩灯控制器”的设计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高等院校工程训练中齿轮测量工艺是金工实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普通量具齿轮测绘技术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测量实习。学生不但能够保证金工实习工件的质量,而
通过对平面四连杆机构的误差分析,确定各杆的长度公差,提高传动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目的探究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