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岱山盐田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含不同NaCl浓度的RM培养基分离得到106株中度嗜盐菌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对分离出的嗜盐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27株菌株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人类病原真菌等的有效抗性。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抗菌活性的27株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即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Piscibacillus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其中ZSTB203是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ZSTB203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STB203菌株呈杆状,革兰氏阳性,具有芽孢,不含类脂粒。在GenBank中与其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最高的菌株为Halobacillus faecis NBRC103569(99.7%)。进一步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将ZSTB203鉴定为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的成员。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 7.0,NaCl浓度10%,生长需氧。对ZSTB203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层析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培养液中初步分离和纯化得到20个组分,并从中检测发现14#样品具有抗菌活性。进一步应用质谱法、紫外光谱扫描法对14#组分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4#样品含有22种物质,分子量分别为530.4,583.4,581.4,770.4,538.4,242.4,1048.7,756.4,273.4,301.4,351.4,317.4,278.2,331.5,148.3,279.4,255.4,281.4,283.5,428.3,303.5,365.4。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中可能含有-OH、-NH2、-S等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