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建设占用与耕地保护矛盾日渐突出,逐渐成为了威胁粮食安全的资源性阻碍。耕地后备资源作为我国补充耕地的重要构成,科学、高效的开发与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的可持续性举措。而滇东岩溶高原农业用地区耕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现有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受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不均、质量不一、开垦难度大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如何使耕地后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尚不明确,因此亟需探索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本文旨在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滇东高原农业用地区如何有效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为整个云南及其他相似区域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为目标,首先从自然和区位因素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影响出发,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方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计算权重,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适宜性分值并分等,从而确定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数量和质量。后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以乡镇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建立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其开发利用时序分值,并对时序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从而确定滇东岩溶高原农业用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并根据各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特点和现实情况提出管制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滇东岩溶高原农业用地区是典型的农地用地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具有开发潜力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较大,为115063.2公顷,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79.2%,其中包含高度适宜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存量较少,仅为5999.11公顷,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4.12%;中度适宜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45330.02公顷,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31.31%;勉强适宜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存量最大,为63734.05公顷,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43.77%。另有不适宜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30547.2公顷,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0.8%。(2)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融合经济支持度和社会接受度,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进行评价,根据时序评价结果做聚类分区,对研究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顺序进行指导。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分为四区:龙头开发区包括中安镇、罗雄镇、丹凤镇;近期开发区包括后所镇、富村镇、老厂镇、十八连山乡、黄泥河乡、古敢水乡、九龙镇、阿岗镇、竹基镇、老厂乡、钟山乡、长底乡、五龙乡;中期开发区包括大河镇、墨红镇、营上镇、竹园镇、富乐镇、马街镇、板桥镇、葵山镇、彩云镇、雄壁镇、龙庆乡、高良乡;远期开发区包括大水井乡、旧屋基乡、鲁布革乡。(3)针对各区实际情况提出开发管制建议,龙头开发区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开发期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近期开发区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岩溶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中期开发区开发时需对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状况尤其是生态环境包括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远期开发区后期需不断追加投入,改善作物生长的本底状况,组织协调以“互帮互助”的形式,给予远期开发区三个落后贫穷乡经济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