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冬青属于第三纪残遗种,为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种。抗逆性强,固沙保土性能好,可作水土保持、固沙、观赏和药用树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实验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为研究对象,分别于5月(旱季)和7月(雨季)份对该地区沙冬青的种群数量、年龄组成等指标进行观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了沙冬青气体交换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等光合生理参数;采用WP-4水势仪测量沙冬青叶片水势。 研究结果显示,沙冬青呈集群分布;样地内大龄沙冬青占据大多数,缺乏中龄沙冬青和幼龄沙冬青,表现为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沙冬青存在产种子能力低、萌发率低等特征。 沙冬青光合生理研究发现,大龄沙冬青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在5月和7月均呈“双峰”型,分别于上午11:30、9:30达到当日最高值,为2.68μmol·m-2·s-1、3.11μmol·m-2·S-1;而中龄沙冬青都呈“单峰”型,分别于11:30、9:30达到当日最高值,为2.91μmol·m-2·s-1、4.22μmol·m-2·s-1。对光响应、CO2响应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中龄沙东青对光和CO2的响应更敏感,在一定范围内,Pn随光照强度(Par)、CO2浓度(Ci)升高而升高。中龄沙冬青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大龄沙冬青,说明中龄沙东青相较大龄沙冬青对水分缺失响应更敏感。 沙冬青水分生理研究发现,沙冬青叶片水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7月较5月明显升高;中龄沙冬青较大龄沙冬青在旱季具有更低的水势。对沙冬青叶片中内含物的测量发现,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四种内含物含量5月明显高于7月;中龄沙冬青叶片内含物含量高于大龄沙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