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是生产粮食所必备的资源,磷矿资源又是生产磷肥的不可或缺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和新型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市场肥料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于是,世界各国掀起了对磷和钾等肥料原料的激烈争夺战。磷矿作为难以再生的非金属矿资源和重要生命元素之一,尤其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资源投机资本的关注。因此,磷矿将会与稀土、铁矿石一样逐渐成为事关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物质。虽然中国是磷矿资源大国,但是90%以上的资源为中低位磷矿,需要经过进一步选矿才能成为生产磷肥的原料。因此,中国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在2007年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磷肥产业发展瓶颈,并为进一步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奠定基础。2007年,磷化集团课题组历经数年努力和技术攻关,终于开发出系列新型选矿药剂及配套新工艺,使中低品位胶磷矿平均产率达65.20%,平均回收率达84.71%,为云南省20.5亿吨的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及加工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并对我国硅钙质中低品位难选胶磷矿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光明的前景。他们研发的选矿药剂,经世界试剂行业巨头——瑞典阿克苏公司和美国阿麦仔公司实验,经济技术指标均超过其试剂水平因而成为世界领先级磷矿选矿技术。而这正好符合资源辩证观: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另外,随着国际主要磷肥生产国家对磷肥产业的大规模化重组与优化,磷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出现了国际需求攀升与国际市场竞争共存的局面。然而,中国磷肥产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产品贸易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弱以及出口限制政策下的企业“休克”等。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磷肥国际市场形势是中国磷肥产业通过充分利用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抓住国际市场需求,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好时机。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本文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分析磷肥在农业中的重要性,磷矿在磷肥产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在磷肥产业中的重要性,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并为后面章节的阐述奠定了基础。另外,对应以上三个层面的研究目的,本章在文献综述部分归纳和总结了有关磷矿资源,磷肥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层面相关文献与主要思想。第二章,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与中国磷肥生产与贸易格局,磷肥需求格局以及磷矿资源格局。首先,世界磷肥生产与贸易格局为:世界主要磷肥生产国家企业大型化并基本实现自给,这导致磷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渐加剧;同时,磷肥国际贸易量亦呈上升趋势。中国磷肥生产与贸易格局为:生产能力逐渐上升,己基本实现自给;产品结构从生产低附加值的低浓度磷肥逐渐转向生产高附加值高浓度磷肥;通过中低位磷矿选矿技术突破打破磷肥产业发展瓶颈;生产与贸易格局逐步得到优化。其次,世界磷肥需求格局为:随着世界人口增长以及生物能源需求的增长,世界磷肥需求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中国磷肥需求格局为:随着中国土壤中有效磷肥的不断积累,中国磷肥需求呈现出中短期逐渐增加但长期将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因此,出现了国际磷肥需求增长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共存的格局。针对该格局,本小节阐述了中国磷肥产业从自给自足战略转向对外扩张战略的必要性。第三,世界磷矿资源格局为:世界可探明磷矿基本储备逐渐上升,但主要集中在摩洛哥,中国和美国等国家;世界高品位磷矿短缺且开采难度大;世界磷矿资源集中度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中国磷矿资源格局为:磷矿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90%以上为中低位磷矿中国85%的磷矿资源集中在西南五省-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和湖南:中国国内磷矿需求呈现中短期增长但长期稳定的趋势;鉴于中低位磷矿选矿技术突破,中国国内磷矿长期供给得到保障。另外,在本章最后一节,通过对比中国,美国和摩洛哥三个国家之间磷矿资源远期供应与需求预测,磷矿资源利用率,以及三个国家的磷矿资源优势及开发战略来综合评价中国磷矿资源竞争力及其对中国磷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第三章,本文首先介绍中低位磷矿选矿技术以及该技术与磷肥生产的关系。中国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磷肥产业发展瓶颈,并为进一步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奠定基础。其次,本文在第二小节中介绍了技术创新对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介绍了三个理论模型:技术差距贸易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南北贸易模型。通过这三个模型,我们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尤其关键技术的创新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对磷肥产业而言,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不仅战略性地改善中国磷肥产品贸易结构,根本上提高中国磷肥产品国际竞争力,而且有效地规避了国际资源民族主义的影响,从而论证了中国磷肥产业走对外扩张战略和实现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可行性。最后,本章指出了中国磷肥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过剩产能转移遭遇出口限制政策,以及出口限制政策下的企业“休克”问题。第四章,笔者结合中国磷肥产业发展环境以及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的突破,从企业,产业和政府政策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磷肥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首先是企业层面,中国磷肥企业应当结合当地磷矿特点推广使用磷矿选矿试剂技术;优化磷肥产品进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高浓度磷肥生产与出口和磷矿石的进口,减少低附加值的低浓度磷肥和磷矿的出口;提高企业开采和利用磷矿的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其次是产业层面,中国磷肥产业应当抓住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走高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中低位磷矿选矿试剂技术来实现中国磷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体策略包括调整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矿肥结合经营以及通过技术输出寻求全球资源合作。第三是政府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应当限制磷矿石出口。一方面是因为磷矿是不可再生的生产磷肥所必需的资源;另一方面是中国磷矿大规模低价出口已危害了中国磷肥产业甚至国家利益。另外,中国政府应当适度平衡磷肥出口,完全的限制政策不仅导致中国磷肥企业纷纷“猝死”,而且使得中国磷肥产业过剩产能无法有效转移到国际市场而加剧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其代价也很大。如果出口限制政策成为常态,则将是一把“双刃剑”,既促使磷肥价格大幅下降,减轻农民负担;又将造成磷肥产业“硬着陆”并严重动摇磷肥产业基础,给农业稳定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在产能过剩与资源保护、扶持农资产业与减轻农民负担博弈中,我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将主要取决于国家对磷及磷制品关税政策调控力度。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采取比较温和、渐进的政策来调整中国磷肥产业以实现“软着陆”,使之健康平稳地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政府应当设立磷矿开采和行业准入制度来规范和优化磷矿的开采与利用。另外,政府应继续鼓励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和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最后,建议政府实行“北进南出”战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运输与生产成本,放眼国际,踏上蓬勃发展的新台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对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中国磷肥产业走对外扩张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中国磷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