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又名陕甘宁盆地)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出伊盟北部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伊陕斜坡、天环坳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自元古代以来,鄂尔多斯地区一直为一稳定地台,从华力西中期开始,盆地再度发生沉降,进入大型克拉通内陆拗陷晚期,发育海陆过渡沉积。早二叠世,盆地上升为陆,气候变得干旱,揭开了陆相沉积的序幕。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特点各具特色,从而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含油气风格也不尽相同,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最为重要的三个含油气系统,即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含气系统、上古生界碎屑岩煤成气含气系统以及三叠~侏罗系陆源碎屑岩含油气系统。镇泾油田属于华北石油局已登记的排它性区块,面积合计2511.15Km~2。镇泾油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向斜的南段,地层平缓西倾,构造南东高,北西低,单斜背景上发育低幅度的鼻状构造。在鄂尔多斯盆地最为重要的三个含油气系统中,镇泾油田属于中生界内陆湖泊相碎屑岩含油气体系。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纪晚期经历了发育—发展—萎缩—消亡一个完整历程,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物源、碎屑组份及沉积方式等特征比较复杂,形成了多种沉积体系。镇泾区块东部主要位于由西南—东北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扇裙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亚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自1970年以来,镇泾油田经历了普查勘探阶段、评价勘探阶段、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前期的普查勘探阶段、评价勘探阶段,所钻井均未形成一定规模的产能。为尽快在镇泾油田形成一定储量和产能规模,2004年进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特别是2007年随着镇泾油田延长组长62和延安组延9油藏不断取得勘探开发突破,在延长组长61和长81钻获较好的油气显示层,获得较好的工业油流。同年7月,对ZJ5井长8实施大规模重复压裂改造和试采,喜获工业油流,目前产量较为稳定,平均日产油16t,日产液20m3,使得困扰制约多年的对长8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工程工艺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为镇泾油田的增储增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007~2008年,针对长8油层进行部署,在ZJ25井、红河26井和红河105井等钻获高产油流。为了扩大华北分公司各区块油气勘探成果,加快勘探开发步伐,适应华北分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利用已取得的丰富的地质成果和最新的技术方法,对镇泾区块已施工井进行全面的油气复查研究,特别是对镇泾区块主力油层长8油层组进行再认识再评价,加强对镇泾区块低孔低渗油气藏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指明勘探前景,评价开发效果,重新提出可靠的布井和测试意见,将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勘探开发初期,受先期落后的采集技术、解释技术和思想认识的制约,以及油、气、水层划分标准的影响,可能造成部分油气层“丢失”,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低孔低渗油气藏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鉴于上述两点,本文旨在通过对镇泾区块已钻井主要目的层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分析、地质特征分析、录井显示评价、电性标准的确立、录井气测显示特征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等,以重复压裂改造和试采后获高产的ZJ5井的长8油层各项参数为标准,筛选出有利井层,建立地质模型,从而来说明该层位成为镇泾区块主要产油层位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在早期已钻井中依据上述长8油层的各项特征,归纳总结出具备二次改造意义的井及各井测试位置,同时对这些需要后期进行改造和试采井,在试采工艺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