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日趋国际化、生产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缩减,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此外,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推进使得资本、劳动力、物资资料等生产要素快速逃离农业生产,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甚至恶化,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如何提升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实力、改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当今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结构的角度予以探讨,与之不同,本文引入产品空间理论,研究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转型升级演进及其影响因素,这在国内的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首先,本文基于1986-2011年贸易数据,从贸易结构和种类分布两个角度分析了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概况,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而出口产品内部结构失衡;其次,通过构建DRCA指数测度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以十年为周期检验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发现中国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逐渐恶化,比较优势产品数量日趋减少并呈现不均衡发展的趋势;再次,引入产品空间的思想,建立农产品转型升级和产品空间分布结构评价指标,测度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产品距离、向心度和产品结构复杂性水平,揭示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农产品转型升级演进过程的两种假设,通过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转型升级动态,深入分析了农业经济规模、人均固定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能力、劳动力教育素质等经济主体能动因素对转型升级演进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转型升级能力面临着“断档”的风险,而经济主体能动行为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对转型升级演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推动中国出口农产品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贸易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指出:调整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基础建设投入、引导技术创新,推进劳动力教育、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生产多元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优势产品、优化产品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