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殖民理论在全球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能够看到殖民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本文以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文化为分析样本,讨论殖民与疾病的议题。勾勒伪满洲国时期多种多样的疾病叙事,并将其放置于日本殖民语境中进行讨论,分析其背后的生产机制、话语意图、叙事伦理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等话题。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主体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殖民与疾病的关系,梳理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内容构架。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每章集中分析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洲国文学中的一种疾病叙事,讨论这种疾病叙事在伪满洲国的话语建构和文学表现,呈现其背后的错综复杂的殖民关系。第一章讨论鸦片瘾叙事。伪满洲国的鸦片政策与殖民统治密切相关,以《故乡的家》《老妈子日记》两个作品为个案,分析伪满洲国的鸦片瘾叙事,从身体控制到政治控制。第二章讨论花柳病叙事。性病及其治疗成为殖民治理的一个侧面,通过对梅娘的小说《花柳病患者》以及伪满洲国报刊杂志中刊登的性病治疗广告,考察花柳病叙事背后的殖民逻辑。第三章讨论的是一种传染病——鼠疫叙事。现代卫生学知识传播背后也有殖民者的意图,以古丁的小说《新生》为个案,考察殖民地知识分子在接受现代卫生学知识的同时也陷入到了殖民者的逻辑圈套之中;分析伪满洲国报刊杂志中防毒防疫文章,考察现代医疗卫生学知识如何被殖民者利用为其统治正当性的借口。结语部分,从身体疾病叙事转向精神疾病叙事,分析神经衰弱症等精神疾病叙事,由此回归到本文的论题,揭示鸦片成瘾症、花柳病、鼠疫等伪满时期的诸种“脏病”成为一种隐喻,其背后是殖民统治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