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年建筑量已超过20亿平方米,几乎达到了全世界年建筑量的40%。建筑业具有高投入、高能耗与高排放的特点,因而使其成为了引发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的主要行业。面对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能源危机的不断凸显,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而绿色公共建筑由于其能耗比重大与节能难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被视为节能减排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选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也就成为了公共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的应用会受到自然气候与资源等地域特征的共同影响,而同一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在不同地域的应用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按照标准设定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地域。那么在公共建筑规划方案形成之初,基于地域性特征选用适宜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才能有助于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目标的实现。重庆地区夏热冬冷、日照匮乏、空气潮湿,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复杂的山地地形极大地影响了高品质室内环境质量的营造,给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本次研究先对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梳理,再通过充分的调研了解这些技术真实的应用现状,最后归纳、整理、分析得出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的适宜性技术,并结合建筑技术发展对未来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性技术的可能趋势进行了展望。论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国内外基于地域性的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的研究现状,从而确立了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梳理了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的应用要点,包括设计原则与控制指标体系,并对其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实施难点与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到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选用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汇总了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的调研数据,针对选取的重庆地区48个典型绿色公共建筑星级项目样本案例,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控制五个方面进行了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状况的分类统计和关联分析,整理出样本案例中各种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的使用频率。还通过对50名重庆地区的绿色建筑咨询专家和技术设计师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获得并归纳得出常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中在重庆地区难以实施和不相适应的部分技术。第四章针对样本案例的调查结果,将重庆地区应用频率较高具有适宜性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进行了可行性与应用要点的深入分析与总结,包括土地利用、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建筑与围护结构、能量综合利用、节水系统、非传统水源合理利用、节材设计、室内环境控制、BIM技术应用等,从而整理出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与可操作性的表格。进而结合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绿色建筑示范楼论证这些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第五章结合被动式绿色公共建筑新技术、绿色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新技术、装配式绿色公共建筑新技术三个方面的发展,对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从而拓展了深入研究开展的可能思路。第六章为本文结语部分,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本次研究的结论,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次基于样本案例调研结果所分析得到的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成果可为实际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相应地产生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应用的引导,同时为重庆市绿色公共建筑的健康发展产生一种良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