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迪丝·华顿小说中的身份认同书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凭借《欢乐之家》在美国文坛上一举成名,《伊坦·弗洛美》是她最出色的悲剧故事,又因《纯真年代》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她的小说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文学史上也被称为“心理小说家。”本文以身份认同问题作为研究伊迪丝·华顿小说的切入口,重点分析她在上述三部代表作中的人物在身份定位、身份确证和认同危机中的种种困惑和挣扎,探索他们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境界。《欢乐之家》里的丽莉和《纯真年代》里的埃伦与强大的男权社会对抗,她们为赢得理想的身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都未能逃避被歧视、被放逐的命运。《伊坦·弗洛美》中的男女主人公用殉情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偏狭保守社会的抗议,但自杀未遂后不得不面对身份错位的尴尬局面。《欢》中的赛尔登和《纯》中的阿切尔作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性,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要比前述人物小得多,但他们同样是失意者,在一番争斗后不得不与社会环境妥协,他们的不幸应更多地归咎于自身的软弱。这三种同中有异的身份认同书写,较全面地呈示伊迪丝·华顿对个人定位与社会定位的离合、个人的身份诉求与社会应答的参差等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作家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流程,对她的身份认同书写所包含的意蕴作进一层的阐释。这些作品告诉我们,身份认同危机是一个具有普泛性的社会问题,无论阶级、性别、年龄、信仰、文化等方面有何种差别,人人都会或早或迟地直面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反过来说,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一定会有不同的身份诉求和价值取向,在身份确证过程中也会显露出迥异的人格力量和精神特质。然而,个人意识归根结底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就此而论,当我们厘清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性格的特征时,也就蠡测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潮流。因此,我们可以透过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书写,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阶级意识影响的是人物在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判断和定位;文化的冲突和变迁是造成人物身份焦虑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体,亦是自我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认同危机的发生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无担保借贷,直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实现“金融脱媒”。在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抵押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闽南地区老年人口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进入养老设施来度过其晚年生活。人到老年,身体会出现各种病症,导致在应急状态下不能像普通人一
以学生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陷阱为切入点,全面揭示隐性知识在解决物质的量浓度中的正确运用,提升学习者的思辨能力.
钢琴作品的创作及演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民族背景等都具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不仅体现着作曲家以及演奏者的个性风格,同时也打着时代的烙印。本文从钢
环保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主题,不仅关系到自然环境,也涉及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建筑工程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注入环保的理念。文章立足于建筑施工的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增强,促使国内保险行业迅速崛起,并朝着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准确分析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图书馆人需要具备的特质,也是当前情况下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当前关于大数据推动图书馆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分别是改变思维
以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分析英汉思维模式在形合和意合、直线型和螺旋型、主客体以及顺向和逆向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能够有效地提高函电的写作质量,促进国际贸易交易的
<正>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是作家人性探索的一种文学上的具象化过程。沈从文依据自我对乡村与都市生活的体验,通过两种对立的生命形式——乡村与都市人生的比较,得出自己独特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化妆品已逐步由少数人群使用的奢侈品转变为大众人群必需的生活品。化妆品在给人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