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幸福感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在社会分层、情感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利用CGSS数据研究社会分层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群体差异、时间差异,分析社会分层影响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试图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清晰反映社会分层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通过使用STATA统计软件对2003年和2010年CGSS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我国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较高,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因素,也包括微观因素。其中社会分层(收入、教育、职业、党员身份、单位类型)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上层阶层的幸福感更强。第二,重要他人的分层地位也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如配偶分层地位越高的人群,其幸福感也就越强。第三,社会分层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经过收入拐点之后,收入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于收入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配偶收入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于配偶收入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相比于40岁以下的城镇居民,收入、教育、职业等社会分层变量对40岁以上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影响更大第四,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分层对幸福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变化。收入、党员身份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幸移而增强。第五,对社会分层的主观感知是客观社会分层与城镇居民幸福感之间的阐明变量,即客观社会分层通过主观感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第六,幸福感可以进行阶层代际传递。控制了其他变量,父亲分层地位高的人群,其幸福感更强。
其他文献
在税收管理领域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贯穿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探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
介绍了楚雄州野生菌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概况,并分析楚雄州野生菌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楚雄州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目的分析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症状、体征进行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具有连续性孔隙的生态环保型混凝土,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透气透水性。透水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园林工程中,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经验方对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通过传统的降价营销扩大市场的手段已经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制造企业需要从内部着手,通过改善制造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促进城市与交通和谐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常规型公共交通系统存在很多弊端,如不能满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