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3Rα2抗原肽致敏的DCs-CI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杀伤效应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抗原肽IL-13Rα2负载树突状细胞(DCs)后,致敏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效应,为进一步体内抗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打下坚实基础,并为将来临床上开展胶质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集HLA-A*0201+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将其置于RPMI1640培养基内培养4 h。吸去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并在含10%人 AB型血清、200 U/ml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2(rhIL-2)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贴壁细胞在含10%人AB型血清、1000 U/ml重组人类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0U/ml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4(rhIL-4)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将IL-13Rα2抗原肽负载于DCs,并以重组人类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DCs的成熟刺激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制备抗胶质瘤DCs瘤苗。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收获IL-13Rα2抗原负载的悬浮及半贴壁的DCs,然后与CIK细胞共培养,使DCs递呈IL-13Rα2抗原肽予CIK细胞,并致敏CIK细胞。致敏的CIK细胞与U251细胞在96孔板内混合培养24 h后,以CCK-8试剂间接检测其对U251细胞杀伤率。 结果: DCs前体细胞呈贴壁生长,24 h后集落逐渐开始形成;3 d后部分细胞开始悬浮;逐渐形成较多生长集落,细胞胞体逐渐增大,部分细胞周围可见少许伪足;第6~8 d,DCs胞体较前明显增大,伪足增多、变长,贴壁细胞逐渐呈悬浮生长,细胞胞膜外周有树枝状突起;扫描电镜观察DCs大小约10~20μm,细胞表面凹凸不平,呈树枝状,伪足长短不一。 CIK细胞呈悬浮状生长,第4 d,可见部分集落形成,自第4 d至第6 d,淋巴细胞增殖集落逐渐增多,并且集落逐渐增大。在与抗原负载的DCs混合培养后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加速并形成更多集落。 Peptide-DCs-CIK组、DCs-CIK组及CIK组对靶细胞U251均有杀伤作用,特别在效靶比10:1的条件下,Peptide-DCs-CIK组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强于同等条件下的其它两组(P<0.01),并且Peptide-DCs-CIK组在效靶比2.5:1~10:1范围内细胞毒活性逐渐增强(P<0.01)。在相差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残存细胞呈水肿状态。 结论: 淋巴细胞能被IL-13Rα2抗原肽致敏,并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有杀伤效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效靶比依赖性;被特异致敏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强更加明显,说明DCs能摄取并递呈IL-13Rα2抗原肽予淋巴细胞并将其特异致敏,故IL-13Rα2抗原肽、DCs、CIK三者在抗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中起协同增强效应。 本实验以IL-13Rα2抗原肽为胶质瘤的肿瘤抗原,得到的免疫治疗结果将为下一步肿瘤的体内治疗以及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脾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及脾动脉缩窄的干预作用,探讨脾动脉缩窄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脾脏
目的: 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沉默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RL-1444)高血压相关基因FXYD5的表达,探索该基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设计并合成4个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就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有这样一句教育箴言:“教育的领域是道德的领域。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即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育即道德。”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就是把“道德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他们在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及有效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道德课堂体现了小学课堂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注重理念与文化的引领,构建基于学校特色和学情特点的课堂形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致敏的EAE模型脾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与人重组干扰素β1a(INFβ-1a)的协同作用;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致敏的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