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素空时分组码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51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革命,MIMO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MIMO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而空时分组编码技术是一种基于MIMO系统的编码技术,由于其具有构造简单和译码复杂度低等特点,在蜂窝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中已经有了较深入地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介绍了四元素正交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四元素正交设计的极化空时分组码(OSTPBC,Orthogonal Space Time Polarization Block Code),该码满足正交设计关系,可以通过极化天线进行满码率发射和接收。发射天线数为N = 3,分别采用BPSK、QPSK和8PSK调制,与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进行了性能仿真比较,当BER=10-3时,所设计的码字与正交码相比分别获得6dB、5.5dB和5.3dB的增益;当BER=10-5时,所设计的码字与正交码相比分别获得8dB、8dB和7dB的增益。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元素正交极化空时分组码在不增加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信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素准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该种码满足准正交设计关系,可以通过极化天线进行满码率发射和接收。首先建立了信道模型,然后设计出发射天线数为N = 6的四元素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并采用快速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进行译码,最后采用BPSK调制,将其与传统准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分别进行了性能仿真比较,频谱利用率为1bit/(s·Hz),当BER=10-3时,所设计的码字与准正交码相比获得5dB的增益,当BER=10-5时,所设计的码字与准正交码相比获得8dB的增益。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元素准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在不增加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系统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3)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交织的对角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该码速率为3/4,发射天线数N = 8,接收端采用成对译码。分别采用BPSK、QPSK调制方式,与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进行了性能仿真比较,当BER=10-3时,所设计的码字与正交码相比分别获得5dB、5.2dB的增益;当BER=10-5时,所设计的码字与正交码相比分别获得6.8dB,6.5dB的增益。结果表明,基于坐标交织对角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与正交设计空时分组码相比具有更低的误码率,能够显著改善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信息资源共享是推进农业信息化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解决当前温室集散控制系统的不足,实现温室大棚的网络信息化管理,这将是无线
LDPC码是目前最佳的信道编码方案之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通信领域中。然而传统的BP译码算法存在错误平层问题,使其在误码性能要求较高的环境中应用
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主要有效的诊断途径。但由于成像机理和设备等因素,最终的影像会呈现出不同性质的噪声,影响后续的医疗诊断和治疗。磁共振图像用于视觉检
自适应网络编码合作方案,将网络编码和跨层设计的概念引入到了用户合作中来,并利用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编码结构,改善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校验矩阵
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WBAN)是由放置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可连续地监测和记录人体特定部位的重要生理数据。但是,开放的无线环
盲均衡技术是一种不借助于训练序列,仅利用接收序列本身的先验信息来均衡信道特性,使其输出序列尽量逼近发送序列的新兴自适应均衡技术。因此,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不必发送训练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技术也迅猛发展,可以把大量低成本的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广阔的区域来监测感兴趣的环境
近年来,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或FFT-FDE)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宽带无线通信中有效的抗多径衰落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然而循环前缀(CP)的使用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
移动终端的速度或最大多普勒频移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参数,能应用于无线资源管理、越区切换以及接收机物理层性能优化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无线系统中的移动终端速度估计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自组网依靠其实时性,移动性及灵活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研究,所传输业务由传统的单一数据业务逐渐向速率高、实时性强的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