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以降,墓志作为志人志墓的重要器物,在祔葬器物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隋唐以来,墓志更趋于平民化,上至王侯,下至野氓,殁后基本都刊刻墓志铭,综述其郡望、祖宗,生平、婚配,甚至信仰、思想,故每一方墓志都是一篇完整的人物传记。墓志更因涉及人员范围广,真实性、原始性强等特点,一直深的学界推崇。墓志作为当时社会史料的载体之一,除志文能证史、补史之外,其志文文体、书丹刊刻、志体纹饰等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书法、艺术价值。唐代潞州,地理位置重要,经济繁荣,三百多年间,这里埋藏了数量庞大的各阶层人员。清代,此地即有唐代墓志出土,建国以来,此地出土墓志逾千方,笔者调查今存长治市境内的尚有186方。这些墓志,时间跨度长,纹饰多样,地域特色鲜明。且志文内容蕴含了丰富的当地军事、地理、世族及外来胡姓人员等史料,是研究当地唐代社会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本文以笔者调查的186方唐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廓清本文研究的地域、时间的范围。及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相关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其次对该地唐代潞州墓志的出土情况和调查情况简要概述,并通过分析统计出两处墓志出土集中点的唐墓分布规律。再次根据墓志类型特征和纹饰变化,为此地唐志划分四期,分期择要描述,并提炼出该地唐志地域特色。最后撷取墓志所载史料,重点分析其中的军事、地理、世族及外来胡姓人员的记载,多能补证史籍文献所载。本文结语总结出唐代潞州地区的墓志各时期纹饰变化明显,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地域文化使其虽地近三都,墓志却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通过志文记载分析出唐代潞州、襄垣周边的墓葬位置规律。墓志中蕴含的史料信息大,仅从军事、地理、人口三个方面入手,即整理出大量史籍未载的材料,对补正史籍所载,多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