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贸易都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突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重视出口贸易、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对本国科技水平提高、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我国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总体倾向。受这一政策倾向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加剧,贸易摩擦频发,技术含量低、贸易附加值少的问题日益凸显。扩大进口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和优化贸易结构的现实需要,系统深入地研究进口对本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该国的研发能力(R&D)和对各种可能技术溢出的吸收。技术溢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途径,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有国家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研发合作和国外研发投资等。国内相关研究侧重于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则主要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然后从理论上具体分析进口贸易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计量模型,对我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部分,选取中国30个省市2000至2011年的样本数据,分别从国家整体、分区域、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角度,考察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主要结论。一是进口贸易是中国吸收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二是进口技术溢出效果依赖于国内的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贸易开放度、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二是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三是加强国内研发投入、提高消化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