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与史学大众化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趋势:20世纪末的电视历史剧以忠于小说《三国演义》为主,21世纪初的电视历史剧以突破小说《三国演义》为主,不仅从内容上进行突破,还从思想上对原著的传统观念进行革新。这一改变来源于三国历史大众化的变迁。随着史学大众化的进行,社会大众接触到的三国历史不断发生着变化,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就是这些变化的集中表现。本文将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的发展与史学大众化历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文以史学大众化之路为线索,讲述三国历史在传播方式、记述内容以及历史观念上的变化,并在每一章以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的发展与之对照,清晰地展现出史学大众化过程对于电视历史剧发展的影响。通过展现两者的联系,揭示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的发展规律,并探讨如何在史学大众化的热潮下,进一步发展三国题材电视历史剧。第一章讲述20世纪前的史学大众化发展,讲史、戏曲、小说等形式将三国历史以通俗的形式传播于社会大众。电视历史剧的产生,正是这些传播方式的延续。所以,早期的电视历史剧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密切。小说《三国演义》的普及,可以看作为文学作品的大众化,也可以视为间接的“三国历史”大众化。第二章讲述20世纪初史学大众化的发展,资产阶级“新史学”所提出并实践的“让民众了解历史”和“让史书记述民众”以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普及活动将大众喜闻乐见的三国历史传播于社会。这一过程反映在电视历史剧上就是突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展现出别样的三国历史。通过电视历史剧展现出的三国,在文学和艺术之外,增添了一些史学元素,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不同以往的历史观念。第三章讲述21世纪初史学大众化的发展,三国历史开始出现更多的大众化形式。同时,社会大众逐渐成为三国历史知识和观念的创造主体和传播主体。面对史学大众化的新阶段,电视历史剧的编导团体应该从内容、形式及主题上,对三国历史进行全新地演绎,并且始终坚持“尊重历史”的态度。在电视历史剧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帮助普及三国历史重任的电视历史剧更好地发展。
其他文献
从1895年割台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实行了50年的殖民统治,英勇不屈的台湾人民反抗了近半个世纪。20世纪初,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建立起一整套殖民统治工具,残
1948年福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此次洪水范围广泛,水灾对福州社会造成深远影响。一方面水灾给福州社会经济损失惨重、灾民生存环境恶化、社会秩序动荡、民众心理等问题;另一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诸多思想和观念对人类社会思想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亚里士多德个人成长的经历与其和谐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前
对影响白砂糖的色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国内生产的铁氧体橡塑磁粉氯含量高而带来的环保问题,通过借鉴处理C1-的常用方法,结合铁氧体橡塑磁粉中C1-的形成特点,对橡塑磁粉中C1-进行削减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
通过几个典型锅炉腐蚀事例对锅炉腐蚀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锅炉腐蚀措施。 Through several typical cases of boiler corrosion analysis of boiler corrosion, to prevent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