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吉卜林:一位理想主义作家而非帝国主义作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文学史上鲁德亚德.吉卜林代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他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却从未被放入英国文学的主流;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身份为他带来如此多的指责和忽略,却不断有另一种声音说吉卜林一生受到了误解。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和研究表明,他作为英国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身份有失公正。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获得国际认可,许多文学史书却对他有一个明显的忽略。这些构成了吉卜林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谜。 本论文共有三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解释了他作品受欢迎以及后来声誉衰退的原因,并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驳斥了传统的关于吉卜林是一个帝国主义作家的观点,也谈到了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代表人物萨伊德对吉卜林的研究。 在本论文的第二章,作者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仔细分析了吉卜林的代表作《吉姆》,指出这部作品并非象萨伊德所说的那样小主人公在文中享受着帝国主义的乐趣,相反他对自己的英国身份充满困惑,并对参与的间谍工作厌烦,同时吉卜林在小说中也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残忍性和瓦解性力量,而为读者展示了一部殖民主义的哀歌。 在第三章,作者分析了对于殖民地印度的爱和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哲学观,得出吉卜林是一位理想主义作家。他的理想是:没有种族差别,全人类和谐相处。 吉卜林是位有非凡成就的作家,但在文学史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论文对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定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首先用盐酸西布曲明制备出实验用西布曲明,然后用D-樟脑-10-磺酸进行拆分。西布曲明与D-樟脑-10-磺酸在乙酸乙酯中成盐后,得到非对映异构体盐,纯化后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术语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引进中国,因其发源于国外(尤其是美国),故而技术引进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翻译
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被誉为“田纳西的说唱者”。他的作品主要围绕着其家族故事展开,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描述其家族祖先悲惨遭遇的非虚构小说《根:一个美国家庭的历史》出
在文学作品中,风格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如何遣词造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段,以及如何谋篇设计文章结构等。作为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文学文体学借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三十多年来,词汇附带习得成为二语研究的新热点。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由Nagy等提出的词汇附带习得假设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
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爱好且善于运用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矛盾修辞法(Oxymoron),即把矛盾对立,相互排斥的概念或形象连接在一起所构成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法的运用增加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该文对英汉谚语作了对比研究:对比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基于这一对比研究,作者得出英汉两种谚语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