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文学史上鲁德亚德.吉卜林代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他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却从未被放入英国文学的主流;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身份为他带来如此多的指责和忽略,却不断有另一种声音说吉卜林一生受到了误解。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和研究表明,他作为英国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身份有失公正。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获得国际认可,许多文学史书却对他有一个明显的忽略。这些构成了吉卜林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谜。 本论文共有三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解释了他作品受欢迎以及后来声誉衰退的原因,并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驳斥了传统的关于吉卜林是一个帝国主义作家的观点,也谈到了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代表人物萨伊德对吉卜林的研究。 在本论文的第二章,作者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仔细分析了吉卜林的代表作《吉姆》,指出这部作品并非象萨伊德所说的那样小主人公在文中享受着帝国主义的乐趣,相反他对自己的英国身份充满困惑,并对参与的间谍工作厌烦,同时吉卜林在小说中也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残忍性和瓦解性力量,而为读者展示了一部殖民主义的哀歌。 在第三章,作者分析了对于殖民地印度的爱和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哲学观,得出吉卜林是一位理想主义作家。他的理想是:没有种族差别,全人类和谐相处。 吉卜林是位有非凡成就的作家,但在文学史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论文对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定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