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冠心病病人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生命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冠心病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与非D型人格病人支架置入术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探索D型人格对冠脉支架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寻找影响生命质量的其他心理社会因素,为临床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年3月-9月期间,应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SF-36)、D型人格量表(DS14)及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调查问卷,分别于冠脉支架手术前、术后三个月进行调查。术前问卷的填写由研究者按量表顺序逐项询问病人填写,术后三个月问卷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填写。共收集病人104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人口学特征及生命质量状况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支架手术前后病人生命质量的变化以及D型人格病人与非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D型人格对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影响生命质量的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结果1、冠心病冠脉支架手术前病人的生命质量的平均分为38.44,维度“生理机能”得分最高。术后三个月平均分为72.72,维度“躯体疼痛”得分最高。冠脉支架后的生命质量9个维度及总分上均较支架术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在所调查的104例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占37.5%,支架术后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平均分为69.8+10.5,非D型人格病人为74.5+9.2,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同时,D型人格比非D型人格病人在术后三个月的生命质量比较上“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个方面,D型人格的病人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D型人格分别进入到生命质量总分、维度“生理机能”(Beta=-0.243)“躯体疼痛”(Beta=-0.220)、“一般健康”(Beta=-0.304)“精力”(Beta=-0.322)、“社会功能”(Beta=-0.271)、“情感职能”(Beta=-0.212)、“精神健康”(Beta=-0.332)八个回归方程中。4、其他进入到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多元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医疗保障、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体重、病程、支架数量等。结论1、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术前生命质量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术后生命质量较术前相比有很大提高,在生命质量的生理方面改善较为明显。2、D型人格是影响冠脉支架手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格的病人较非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得分低。3、D型人格主要影响生命质量的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七个方面。4、影响冠心病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还有性别、年龄、吸烟、医疗保障、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体重、病程、支架数量等。5、临床护士应及早发现D型人格病人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