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挖掘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经络养生的内容,研究、归纳《黄帝内经》经络养生的理论,梳理及构建中医经络养生学理论体系。 方法:采用中医文献整理、逻辑分析、系统归纳、分类比较等方法,结合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研究。 结果:经络的发现与针灸、按摩、气功、导引等古代养生、医疗实践发展密切相关,经络概念的形成与经络养生医学意识的产生发展同步。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人体经络现象的理论认识,构建起经络理论系统,并且运用经络理论和经络调理方法来指导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实践,经络养生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经络养生的理论认识,体现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的藏象、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理论构成了经络养生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动态协调的平衡观、时空养生思想等,构成了经络养生的主要养生思想;《黄帝内经》论述的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导引等养生方法应用,形成了经络养生的方法学体系。由此,经络养生的“道、理、法、术”层次结构基本形成。 结论:《黄帝内经》立足“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和动态协调、时空调节等养生思想,构建起经络养生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经络等理论系统。《黄帝内经》经络养生以疏通经络为养生之本的经络调节理论,是指导中医针灸、按摩、气功、导引等自然疗法应用和推广发展的重要理论,其理论体系的整理与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医养生学理论和发展经络养生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