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时代海岱地区与南邻文化区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前时期海岱地区与环太湖地区是两个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相关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对于中国文明作出独特贡献的区域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关系。由于良渚文化相对年代和淮河流域考古工作匮乏等问题的困扰,龙山时代海岱与环太湖地区及其中间区域的关系探讨一直未能有效开展。而随着环太湖地区龙山文化遗存的发现及淮河流域考古新发现的报道,使得探讨龙山时代海岱地区与南邻文化区互动关系的材料基本充实。在当前研究方法、理论持续更新的形势下,有必要选择龙山时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海岱、江淮、太湖三区,对它们之间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分析,以期获得一个研究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新角度。本文实际上就是以海岱地区为主视角,在特定的龙山时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时空范围内,讨论它与南邻包括江淮、宁镇地区、环太湖地区的互动关系。目前的研究表明,龙山时代,南方文化似乎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而北方文化则源源不断地往南辐射,但这仅仅是靠器物类型学和良渚文明没有延续现象所得出的初步认知,况且对于江淮-宁镇地区和太湖地区的社会组织和结构目前还不了解,而影响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复杂化水平和政治实体。龙山时代的各地区人群之间的互动不会是松散无组织的群体漫无目的地迁徙,必定受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组织的控制。所以从考古学材料中寻找这个阶段相关地区互动的内容是第一位的。为更加清晰地处理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本文采用从海岱地区,尤其是其南部地区出发,依次观察其与江淮-宁镇、太湖地区的文化互动之研究模式。在从考古实证的角度获得关于它们互动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互动的动因,包括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背景;互动的具体方式和路线;互动对彼此所产生的影响。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核心。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宏观聚落分析、高等级墓葬研究、战争和贸易等人群移动的视角。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首先介绍文章题目的缘起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界定所要研究的时空范围,并从涉及区域的考古学互动研究史和国内外考古学文化互动理论研究动态两个层面进行回顾和总结,最后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包括文化因素分析、宏观聚落群分析、高等级墓葬和高端随葬品分析、战争考古的视角等。第一章。以中国东部地区一词来概述研究涉及的文化范围,分三节介绍龙山时代海岱地区、江淮-宁镇地区、太湖地区的地理环境、考古学文化序列和分期、生业经济和社会状况,为下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其中重点分析诸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分期,对于年代分期已经比较明确的区域则侧重研究较少的地方类型。豫东、皖北由于处于东南西北文化交汇地带,自身和周围都经历了文化强弱盛衰的过程,内涵较复杂,对其性质认识也不一致,所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地区,但我们整体上还是将其作为海岱地区的范畴。江淮地区以大运河为界划为江淮西部和江淮东部,江淮西部又分为了江淮腹地和皖西南两个小区。由于江淮和宁镇地区不同时期遗存面貌清晰程度不一致,且归属于不同的文化圈,故在分析讨论时采用灵活处理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第二章。大汶口文化晚期海岱与南邻文化区的互动内容,分三节分别讨论海岱与豫东、皖北地区、江淮西部地区、环太湖地区的互动内容,主要通过梳理海岱地区中的对方文化因素、对方地区中的海岱文化因素及双方共有的文化因素来进行分析总结。文化因素分析显示,豫东、皖北地区文化并不是与海岱地区完全一致,它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并可能已开始影响到临近的枣滕地区。这一时期也是南北文化交流趋势发生逆转的重要时间节点,前段良渚文化的因素虽然仍在海岱地区南部有所发现,但已呈衰弱之势;后段至龙山初期则是海岱文化因素迅速大规模向江淮西部和宁镇地区传播。第三章。大汶口文化晚期海岱与南邻文化区互动的动因、方式和路线。本章是在上一章研究结论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深化,重点讨论了海岱南部文化圈的形成,包括尉迟寺类型的性质和来源,花厅墓地的性质及良渚文化因素的来源,着重对江淮东部地区的特殊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观尉迟寺类型、枣滕地区及苏北赵庄类型,这三个位于海岱地区南部的小区在地理位置和文化面貌上有一致性,是与周邻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尉迟寺类型与枣滕地区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极有可能是后者移民的结果。花厅聚落为大汶口文化南缘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之中心,其良渚文化因素应直接来自于江淮东部地区。聚落群分析表明江淮东部受良渚文化影响的聚落分为两个,年代延续时期较长。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结构与第二、三章略有不同,根据材料的丰富程度合理调整,将龙山时期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分别讨论,而互动的动因、方式、路线则缩略成小节与互动内容的研究放入一章。在第三四章对大汶口晚期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范式之后,这样可以更好地历时性观察龙山时期海岱与南邻互动的新形式新内容。其中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禹会村类型和宁镇太湖地区中的海岱龙山文化因素,在龙山早期海岱地区文化和聚落重心位于东部的背景下考察这一南下文化交流的历程。种种迹象表明,淮河南岸中心聚落的兴起与皖北地区人口主体迁移似有关联。第五章侧重王油坊类型、芦城孜类型、南荡遗存和广富林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龙山早晚期海岱地区东西部之间发生了大的变动,南荡遗存更有可能是集三种文化因素于一体的芦城孜类型南下的结果,苏皖交界地带的聚落群是最值得关注的来源地之一。结语。总结龙山时代中国东部地区文化互动的特点,并尝试对个案研究下的考古学文化互动研究范式略述己见。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针对人Cox-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对肺癌细胞Cox-2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 设计Cox-2靶向的发夹状siRNA,依据设计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
目的:研究获得性癫癎失语综合征(Landau-Kleffner syndrome,LK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方法:对5例LKS患儿的临床表现、EEG特点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病,我国约有,9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其中30%~40%存在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判断力及社会行为等功能受损。其严重影响
背景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为—链式反应过程: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血流再分布(心内膜下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代谢障碍(乳酸堆积)→左室舒张功
本文以厘定"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核心,系统地探析它们与"母语"、"本族语"、"外语"等常用术语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探讨这些区分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深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进一步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临床接受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目的比较日本香川地区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中乳清蛋白的总蛋白质含量,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乳铁蛋白的一些基本性质。方法以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为对象,经酸沉淀除酪蛋白后,通过离心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郊区的藤花落遗址,发现内外两圈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内圈面积约4万平方米,外圈面积约14万平方米。发掘报告认为,内外两圈城址是同时并存的。本文认为这一结
心肌梗死(myocaridal infarction,MI),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是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救治措施,使其急性期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斜井表土段冻结井壁设计无可靠理论可依的问题,本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冻结法凿井过程中斜井表土段冻结井壁的受力规律,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