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迅速发展。相比较于其他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特点是参赛人数多,大众选手和专业选手同场竞技,比赛路线通常为开放的城市道路,需利用和协调配合的市政资源较多,这使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凸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外部性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在收益上具有非排他性。 第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直接成本主要是赛事的组织成本,包括竞赛组织、活动仪式、媒体宣传、交通、安保、保险、医疗急救、科技应用等方面。赛事的直接收益主要是选手报名费和赞助费。 第三,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本身产生很大的“溢出”效益,对赛事参与者之外的他人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推广跑步运动,传播马拉松精神,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利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行业管理部门转型;有利于间接带动体育产业和城市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 第四,与此同时,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在举办过程中也存在负外部性,包括比赛期间道路交通管制给当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造成的不便;比赛期间产生的噪音和垃圾等污染;大量的赛事临时搭建物和比赛物资物料造成的资源浪费;赛事沿途及起终点区域人群聚集带来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针对马拉松赛事的正外部性,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正面宣传,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推动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奠定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通过政府采取行政和经济方式保证马拉松赛事的安全、有序开展。 第二,针对马拉松赛事的负外部性存,建议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协商方式、教育方式等,建立多方面、多层次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赛事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保证赛事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建议赛事组委会和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赛事数据库,精细化赛事组织和选手服务,也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