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开放式基金经过12年的飞速发展,在基金规模以及基金品种方面都获得了质的飞跃,现已成为我国基金市场的主流。开放式基金在获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投资者普遍的、大规模的赎回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根据国内外研究,基金业绩在投资者申购赎回决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开放式基金业绩与基金投资流正常合理的关系(简称PFR: Performance-flow-Ralationship)就成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激励机制。然而有关研究却发现,国外基金PFR机制对优秀业绩基金“激励过度”而对低劣业绩基金却“惩罚不足”,而国内基金PFR机制甚至产生“反向激励”与“劣胜优汰”的作用。综上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开放式基金PFR,无论是对丰富相关PFR理论还是重塑我国合理有序的基金PFR机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业绩与基金净申购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在全样本阶段以及在牛市和熊市不同市场环境中两者的相关关系,并在控制开放式基金投资流持续性的影响下,考察了开放式基金业绩与基金净申购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另外,还分析了证券市场走势、基金分红、基金规模等因素对开放式基金净申购率的影响。本文的正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思路和本文的创新及不足;第2部分是文献综述,第3部分到第5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文第2部分对开放式基金业绩与投资者申购赎回行为的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述评,而后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现象所做的理论解释。第3部分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背后隐含的委托代理理论。由于作为委托人的基金投资者和作为代理人的基金管理者利益诉求不同,在由于投资者无法充分行使监督权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基金管理者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为防止基金管理者的这种“道德风险”,引入了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赋予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迫于竞争压力,基金管理者会努力提高基金的收益,从而对基金管理者形成了一定的行为约束。而后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解释了我国开放式基金出现异常净赎回的现象,主要涉及到了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和损失规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申购赎回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和逻辑上的推理。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第4部分将我国2006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79只从2006年第2季度到2011年第4季度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PFR进行实证。首先是用全样本阶段的数据以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对基金PFR进行了实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即期收益率与基金净申购率成负相关,基金的前一期收益率与基金净申购率成正相关,但显著性不强,说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仍然是非理性的,“净赎回异象”仍然存在。另外,文章还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主要结论如下:基金的即期收益波动风险与基金净申购率两者为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的理性投资者;而基金的历史业绩波动却与基金净申购率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投资者对于历史业绩风险高的基金存在一种侥幸的投机心理。基金规模的研究结果与国外文献的结论正好相反,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越大,净申购率越低。基金分红、证券市场收益率以及基金市场整体净申购率与开放式基金净申购率成正相关关系;基金价格与开放式基金净申购率成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阶段考察,将全样本数据分为了从2006第2季度到2007第3季度的牛市阶段和从2007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4季度的熊市阶段。分阶段考察的结果是,在牛市和熊市两个不同的市场阶段,我国开放式基金的PFR关系与全样本数据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略有不同的是,在牛市,前一期的基金收益率与基金净申购率的关系变的不再显著,而且对即期的基金收益率变的更加敏感,说明在牛市投资者更加注重短期操作;而在熊市,前一期的基金收益率对基金净申购率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这说明在熊市投资者更倾向于长期投资。另外,在牛市阶段,投资者净申购行为对多个影响因素的反应表现的更加敏感,而在熊市阶段,投资者的净申购行为对各因素的敏感度又都相对降低。然后在控制基金资金流持续性的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我国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业绩与基金净申购率的相互影响,得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加入开放式基金净申购率的滞后期作为解释变量后,开放式基金净申购率仍然和基金即期收益率成负相关,和基金前一期收益率成正相关;反过来,开放式基金的滞后期净申购率对基金业绩产生正向作用,而基金的即期净申购率对基金业绩产生负向作用。本文最后总结了上述实证的结论,并根据实证结论与理论解释提出了一些能缓解我国开放式基金PFR反常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样本,并尽可能扩展了样本时间区间。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时间较短,且诸多数据最小时间跨度是季度数据,因此在样本时间区间选择上存在诸多局限。因为本文在实证部分要分别考察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我国开放式基金PFR,因此根据实证需求,本文选择了2006年1月1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共79只作为样本,搜集了其从2006年第2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共23个季度的数据,样本容量达到1817个,这也是截至目前最新最全的数据。利用该最新数据对我国开放式基金PFR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证分析。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进行了改进。相较于国内某些文献采用最小二乘法来对开放式基金PFR进行实证,本文采用了普通面板数据回归和动态面板数据回归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基金净申购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区分了全样本数据、牛市阶段、熊市阶段,分别考察了三个样本时间区间上述关系的不同;从动态角度考察了开放式基金业绩与基金净申购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这也相当于剥离资金流持续性的影响后考察我国开放式基金的PFR,从而使得两者的关系更接近于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