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无性系杉木木材主要特性及选优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qing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采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和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总计6个无性系杉木木材的解剖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杉木木材管胞长度洋020、洋061、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的早材、晚材管胞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009.75 μm、2081.69 μm、3237.18 μm、3043.25 μm、2664.65 μm、2865.82μm;2086.37 μm、2155.66 μm、3264.05 μm、3051.26 μm、2709.25 μm、2906.34 μm,其中管胞长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与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开3”管胞长度平均值最大,早材和晚材间管胞长度变异系数最小。(2)杉木木材管胞直径同一年轮内,早材与晚材的径向管胞直径差值为6μm-12μm;弦向管胞直径差值为≤1μm。杉木径向管胞直径变异系数为20%-30%;弦向管胞直径变异系数为16%-23%。早材与晚材弦向管胞直径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早材径向管胞直径自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晚材径向管胞直径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径向和弦向管胞直径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与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大坝8”的径向和弦向管胞直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1.15%、16.2%。(3)杉木木材胞腔径同一年轮内,早材与晚材径向胞腔径平均值差值为12μm-17μm;弦向胞腔径平均值差值在3μm-7μm。杉木径向胞腔径变异系数在24%-48%;弦向胞腔径变异系数在18%-28%。早材与晚材弦向胞腔径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早材径向胞腔径自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晚材径向胞腔径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径向和弦向胞腔径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与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大坝8”在径向和弦向上胞腔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30.75%、18.8%。(4)杉木木材双壁厚同一年轮内,晚材双壁厚大于早材;弦向和径向双壁厚差异不明显。早材双壁厚自髓心向外波动小;晚材双壁厚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双壁厚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与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5)杉木木材壁腔比洋020、洋061、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的早材、晚材壁腔比平均值分别为:0.26、0.28、0.23、0.26、0.25、0.24;0.50、0.52、0.89、0.83、0.74 和 0.97;早材壁腔比自髓心向外先减小后增加再趋于平稳,晚材壁腔比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壁腔比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与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6)杉木木材腔径比洋020、洋061、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的早材、晚材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0.79、0.78、0.82、0.80、0.80、0.81;0.68、0.67、0.57、0.58、0.60 和 0.54;早材壁腔比自髓心向外先增加后较小再趋于平稳,晚材壁腔比逐渐减小。方差分析表明,腔径比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和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7)杉木木材微纤丝角度洋020、洋061、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的早材、晚材微纤丝角度平均值分别为:13.42°、18.23°、13.76°、14.62°、15.3°、15.67°;11.51°、14.90°、13.04°、14.13°、15.43°和13.54°。微纤丝角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微纤丝角度在无性系间、年轮间、早材和晚材间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洋020”微纤丝角度最小,早材和晚材间微纤丝角度变异系数最小。(8)杉木木材密度洋020、洋061、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分别为 0.28g/cm3、0.26 g/cm3、0.28 g/cm3、0.31 g/cm3、0.30 g/cm3、0.29 g/cm3;0.33 g/cm3、0.31 g/cm3、0.33 g/cm3、0.36 g/cm3、0.35 g/cm3、0.34 g/cm3;0.31 g/cm3、0.29 g/cm3、0.31 g/cm3、0.35 g/cm3、0.33 g/cm3、0.32 g/cm3。洋 020 和洋 061 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从心材到边材逐渐减小,开3、开13、大坝8和F24x那1-1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从心材到边材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个杉木无性系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绝干密度在无性系间、心材、边材、过渡区的差异极显著。(9)杉木木材干缩性气干状态下和绝干状态下,杉木木材弦向干缩率是径向干缩率的1-2倍。弦向气干干缩率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F24x那1-1最大为4.13%;开3最小为3.30%。弦向绝干干缩率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F24x那1-1最大为7.48%;洋061最小为6.07%。气干差异干缩和绝干差异干缩的极小值分别为:洋020为2.60;开13为2.35。气干干缩率和绝干干缩率从心材到边材逐渐增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个杉木无性系的气干干缩率和绝干干缩率在无性系间、心材、边材、过渡区的差异极显著。
其他文献
茶树作为多年生乔木植物,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常常会有黄化或白化的症状。光敏型黄化茶树黄魁新稍叶片色泽,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出现可逆的“黄化-返绿”现象。本论文通过基因表达筛选、基因功能验证,发现叶绿体定位的小热激蛋白CsHSP24.6和质体类核蛋白CspTAC5,通过蛋白互作,在“黄化-返绿”现象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本论文首先采用转录组测序和qRT-PCR技术,对基
学位
烟草蚀斑病毒蛋白酶(Tobacco etch virus protease,TEVp)能特异性识别融合标签和靶蛋白之间的氨基酸序列(ENLYFQG),是常用的用于去除标签的工具酶。有研究表明在野生型TEVp中引入不同氨基酸突变对于其表达水平及酶切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TEVp5M为对照,在分别引入K45F、E106G、K45F/E106G突变后,检测其表达水平及活性变化,并研究变性剂
学位
砀山酥梨是安徽省砀山县重要的经济水果,近些年存在果肉口感粗糙等不良状况,因此研究梨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4CL和C3H尤为必要。WRKY转录因子是4CL和C3H调节因子,因此选择蔷薇科7种经济水果(梨、苹果、樱桃、桃、梅、草莓、树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分析这7种蔷薇科植物WRKY Ⅰ亚家族成员在进化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梨WRKY Ⅰ亚家族基因的分子进化历程及与木质素代谢途径的
学位
高校声乐课程是音乐学、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中外优秀声乐作品,树立良好的声音审美意识、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德育功能,能够较好地将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提炼出来并转化为具体有效的教学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做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本文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尝试将有温度的思政元素融
期刊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禾本科植物。但是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产量。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高温已成为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玉米Hsf基因的功能研究却鲜有报道。根据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个潜在与热应激相关的Hsf基因
学位
为筛选具有大豆亲和性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结合大豆凝集素的双重筛选技术,从大豆根际筛选出36株与大豆具有特异亲和性的根际促生菌,其中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12株,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的菌株9株,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15株。经形态学实验、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这36株菌分属:芽孢杆菌属(Megaterium sp.)、茎菌属(Caulobacter sp.)
学位
本文在对扬州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构建产业联结机制、做好三个“融合”等方面提出产业提升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兰科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品种,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其主要药用成分为萜类吲哚生物碱、多糖、氨基酸。MVA途径是生成萜类吲哚生物碱前体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和甲羟戊酸激酶(MK)是存在于胞质MVA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其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克隆得到DoHMGR和DoMK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
学位
本试验以富集重金属Cd能力较强的人工林69杨为研究对象,配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土壤,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杨树的两种生长状态直立生长和人工授力倾斜来模拟受重金属Cd污染的情况下正常木和应拉木对Cd的吸收和富集的过程,使用重金属测定技术和显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来观测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处理下,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木材吸收富集重金属Cd的过程,研究Cd含量与生长量,解剖特征,超微构造
学位
BH4(tetrahydrobiopterin,BH4)是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一氧化氮合酶和烷基甘油单加氧酶的必需辅因子,因此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合成不足或代谢障碍会导致哺乳动物罹患各种神经性疾病。基于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BH4的合成途径有四条,分别是为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可选途径和重生途径。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已解明家蚕墨蝶呤还原酶(BmSPR)的酶活缺陷导致BH4从头合成受阻,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