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DNA测序仪的温度控制系统研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测序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代测序技术,极大推动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但是存在操作复杂、耗费时间长、效率低等局限性。以SOLiD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DNA测序技术不仅缩短了测序时间,实现测序的高通量,最重要的是降低测序成本。温度控制在新一代的测序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高通量DNA测序仪的温度控制系统来满足测序过程中的DNA变性、杂交、酶促等反应以及试剂保存对温度的要求。   本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的控制回路,将温度信号的采集、数据的处理、PID控制算法的实现和与上位机的通信集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的硬件电路部分选用ATmega128单片机为硬件的核心元件;在系统的输入模块,考虑到硬件电路的简化以及传感器小型化、精度要求高等因素选用了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输出响应器选择了具有既可制冷又可制热、且容易达到平衡等优点的半导体制冷器件;串口通信将下位机的程序与上位机联系起来,实现通过上位机发送指令来使下位机执行相应操作的功能。系统的下位机固件部分,应用了模块化的思想,将各个部分的程序按功能进行模块化的设计,这样更方便程序的调试以及后期的修改等。上位机的程序使用了第一个组件导向的C#进行编程,通过上位机界面,操作者可以方便的对控温的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且在上位机界面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等功能。   本文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经过测序仪的微流道系统以及用于试剂保存的冰箱系统的调试,可以满足温度测量误差在±0.2℃以内,控温精度为±0.3℃,升降温平均速度为0.5℃/s的要求。而且经过温度校正的实验,确定了在室温为19℃情况下,控温点温度与实际被控对象所需温度的一个校正关系。并且本温度控制系统已经通过测序仪系统的调试,有良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西安新出唐宦官《李思艺墓志》,志主史籍无载.李思艺薨葬于玄宗天宝年间,为唐前期高层宦官.梳理志文,志主从“内侍省掖庭宫教里行”非正官开始,最终结衔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
期刊
卢氏本名卢丛璧,是唐高宗李治的乳母.目前学界研究唐代乳母的论著主要有二:一为刘琴丽的《论唐代乳母角色地位的新发展》,该文对唐代皇室乳母的来源、角色变化、赏赐制度及唐
期刊
手是人类最灵活的运动器官之一。对于前臂截肢患者而言,手部功能的缺失不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为了肢体残疾人士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元件的紧凑高效冷却已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该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即为夹于一系列平行散热平板间的矩形通道中自然对流冷却模式.该
西安最近出土的《唐天平节度使薛崇墓志铭》颇为引人注目,具有一些不同于寻常墓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志文内容多是根据从父弟薛岳送来的墓主自传所写;二是志
期刊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陈守礼墓志(七八六)》[1]是一方唐志,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唐后期的许多史事,蓝贤明先生撰《唐考释及相关问题研究》[2](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后,宁欣先
期刊
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是常用的马铃薯深加工手段。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薯渣和工业废水,如果不利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
长安为唐朝的都城,在今西安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唐人墓葬,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唐人墓志不断出土,为唐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最近出版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人藏墓
期刊
在中国的煤炭储量中,无烟煤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由于调峰的原因,要求锅炉能在低负荷下稳定运行.这就对锅炉在燃用低挥发份煤和低负荷燃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
自从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和《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公开发行以来,截至2016年,相继有30余种墓志著录图书被整理出版.在这些墓志著录图书里,著录的唐代比丘尼,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