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油菜生长模拟型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杂交油菜代表性品种华油杂9号为主要试验材料,结合其他油菜品种,分别构建了油菜发育期、绿色面积指数、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动态模拟子模型,采用SQL数据库与C#高级编程语言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各子模型算法及其有效耦合,最终构建具有机理性和实用性的直播油菜生长模拟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采用作物相对恒定的生理发育时间(PDT)来模拟油菜的生育期进程,用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苗期的光周期效应,方程中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解释性强,能更好地描述油菜对光周期的反应规律,模型中引入了温度敏感性(TS)、生理春化时间(PVT)、光周期敏感性(PSF)、角果期因子(PPF)四个品种遗传参数,充分量化了温度、春化效应、光周期效应和角果成熟速率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实践表明四个参数生理意义明确,能够反映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即TS反映品种对温度敏感程度,PVT反映品种完成春化所需时间长短,PSF反映品种对光周期的敏感程度,PPF反映品种角果期角果成熟速率;各生育阶段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根均方差)的结果是:对不同播期预测平均值为2.67天,对不同品种预测平均值为3.74天;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气象资料来确定油菜适宜播种期范围的方法,得出2011~2012年度华油杂9号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2011年9月10日至10月27日,田间试验的结果是在该播期内油菜实际产量较其他播期高,考虑到前茬作物收获期的影响,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日期范围内适当晚播比较好。   2.叶面积指数的模拟采用比叶面积(SLA)法,根据油菜叶片生长规律和实测田间数据提出了全新的油菜SLA变化规律,用对数函数和余弦函数分段模拟SLA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0.9260,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油菜比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比角果面积(SPA)法模拟角果面积指数,共同构建了油菜绿色面积指数模型,模型简单易懂、参数少且确定较为简单,准确有效的模拟了油菜LAI和PAI随生理发育时间变化的规律。验证结果表明油菜不同播期LAI和PAI的模拟误差RRMSE(相对根均方差)平均值分别为14.16%、10.46%。   3.根据油菜独特的冠层特点,分两层(即:角果层和叶层)利用高斯积分法模拟冠层结构及其光截获规律,考虑了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功能叶存在着叶型间的差异,提出以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叶型交替过程中光合速率的差异来反映叶片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同时计算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消耗量,进而构建具有解释性和机理性的油菜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模型。模型验证结果为不同播期总干物重的模拟误差RRMSE平均值为6.05%。   4.采用干物质分配指数法模拟油菜干物质分配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油菜较为稳定的粒壳比和角果干物重来计算油菜产量,从而构建了油菜干物质分配和产量模型。模型中提出了一套具有一定生理学意义的数学函数,分别模拟油菜各器官干物质分配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根、绿色叶片、花和角果、花、茎柄干物质分配指数模拟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895、0.9876、0.9935、0.8555、0.9561。验证结果为根、茎柄、绿色叶片、花、角果的干物质分配量模拟误差RRMSE平均值依次为9.37%、9.10%、11.87%、14.97%、4.77%;产量的验证结果为:不同播期模拟理论产量和实测理论产量误差RRMSE为3.40%。   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直播油菜生长模拟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可靠性和预测性,为油菜数字化栽培、管理和生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教材中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在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而作为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教师更是其核心思想的实行者,只有在教师的身体力行中,这种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有益经验,使教与学做到真正的
本文利用1958年-2007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定义,然后对该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
本论文采用改进后的二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数值模式模拟了北京地区12次雹暴天气过程,研究北京地区冰雹云的微物理过程和电过程,对于模拟结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统计了
恩施是湖北省主要的优质烟叶产区。由于气候变化、烟草种植面积扩大、种植高度上移等因素的影响,气象灾害成为制约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构建了烟草生育期动态模式,模拟烟草逐日发育进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从时间上规避风险。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子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技术实现恩施地区
A three-layer model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 a mine is proposed. Two basic platforms are discussed: A uniform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a uniform data wareho
气候变暖、城市热岛加之城市人口老龄化,城市高温热浪及其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重点通过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揭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上海作为典型城市研究城市热岛、高温热浪及其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发和完善高温热浪与人体健康影响的预警技术。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的热浪过程频发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历年高温日数变化趋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