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创业有其先天的优势:首先,民营企业产权约束明晰,投资决策谨慎,信息反馈和上下级沟通迅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市场机会,也能够较灵活地撤出市场;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将科技转换成现实生产力耗费的时间和成本也较少,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很高,目前已有部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再次,有一定的国际创业的经验积累。尽管民营企业大多经营规模小,融资渠道存在不少问题,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在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入WTO后,为了寻求更大的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和先进技术,走国际创业之路成为中国民营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战略选择。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经营方面,起点较低、总体竞争力较差。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民营企业几乎是完全暴露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因此,如何进行国际创业,充分利用创业导向对国际创业的影响,正确运用国际战略部署,整合企业内外两种资源,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应对高度复杂的国际化趋势以及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成为当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业导向的角度对其国际创业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对国际创业理论、创业导向理论进行研究。在对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创业导向四个维度,即创新性、冒险性、先动性和竞争侵略性对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影响,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就中国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影响因素在当今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创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通过该论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营国际创业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创业战略上做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