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前驱体热解制备SiC纳米线及其增韧陶瓷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纳米线(SiCNW)具有十分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突出的耐高温性能、独特的力学性能,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SiC纳米线(SiCNW)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更是结构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本文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二茂铁作为辅助催化剂,采用聚合物前驱体热解工艺制备出SiCNW,探索了生长温度、催化剂加载量和基底材料等参数对所制备SiCNW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并将不同含量SiCNW引入ZrB2/SiC复相超高温陶瓷,常压烧结制备出SiCNW增韧ZrB2/SiC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测试表征手段考察了SiCNW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增韧原理与高温氧化行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聚合物前驱体热解法成功制备出SiCNW,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纳米线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纳米线的形貌由直线状生长转变为纺锤状生长,纳米线的直径也逐渐增加;随着催化剂加载量的增加,纳米线的长径比变大,总产量提高。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SiCNW的长径比增大,产量显著增多,但其中存在许多不易分离的杂质颗粒物。所制备的SiCNW具有面心立方单晶的结构特征,晶格常数为4.357?,平均直径约400nm,纳米线长度在100μm以上,其外层包裹着大约70nm厚的SiO2外壳。SiCNW的生长机理遵循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VLS)机制。利用混合浸渍液法,热处理浸渍衬底成功制备出SiCNW,研究了不同基底材料及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纳米线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纳米线的形貌由弯曲状生长转变为直线状生长和珠链状生长,纳米线的直径逐增;催化剂加载量的增加,使得纳米线的产量得到提高,催化剂含量一旦过高,则会导致产量骤减,链珠状纳米线居多。基底材料为碳纤维布时,纳米线的生长形貌理想,产量高,在石墨片表面制备的纳米线产量较少,在碳毡上则同时生成大量纳米线和纳米晶,不易分离。产物纳米线的形貌包括有光滑直线状纳米线和竹节状纳米线。其生长机制是同时遵循VLS机制和气-固(Vapor-Solid,VS)机制。其中竹节结构的纳米线遵循VLS生长机理。当生长基底为碳纤维布,生长温度为1600℃,催化剂加载量为5wt.%时,产物为立方结构β-SiC纳米线,呈弯曲状生长,直径约400nm,拥有约40nm的SiO2外壳,具有较好的长径比;纳米线在波长460-490nm之间存在两个宽的强发光峰,属于蓝带发光区,但在量子尺寸效应和SiO2外壳的影响下出现蓝移现象。采用常压烧结法成功烧结出不同SiCNW含量增韧的ZrB2/SiC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发现:SiCNW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增强增韧作用。当SiCNW的含量为20wt.%时,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0.8%,维氏硬度提高到18.37GPa,断裂韧性到4.18MPa·M1/2。其断裂形式是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混合作用。在1500℃时对复合材料进行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发现SiCNW含量为20wt.%的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更优异,主要归因于氧化过程中复合材料表面SiO2和B2O3的生成及纳米线的增韧作用。
其他文献
医院公共关系活动是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目的,通过融洽内部关系,缓和与外界的矛盾,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升华医院的凝聚力与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以追求医院的社会效益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做出一定的改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重点
翻阅中国史书最不愿触碰的就是近代史,这一时期的国家命运风雨飘摇,先贤为救国图存想尽办法,蔡元培曾提出“美育代宗教”,晏阳初发起以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教育为重点的“
报纸
由于近二十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之一的天然砂资源消耗量巨大,优质天然砂在许多地方已近枯竭,且常年的乱采乱挖,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生态破坏。在这种大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良好的应用性能和技术服务,使得其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中。计算机软件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
<正>"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最后教学的平面图形。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圆的特征以及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用圆规画圆
本文对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与内涵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以厦门马銮湾为例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趋势与经验成效进行了分析,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其未来
介绍三维人体测量系统、服装模板缝制设备、吊挂传输式服装加工系统、服装3D打印、在线试衣与虚拟服装走秀等设备系统,阐述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备中的应用,以及服装数字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