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拍”是凌濛初编著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成书于明末崇祯年间,是我国古代首部真正意义上由作家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能够较全面的反映明代末期汉语口语的面貌,体现17世纪上半叶汉语口语的特点以及当时的语言特征,具有较高的语言学史料价值。处置式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是汉语语法走向完善的标志之一”。[1]其在句法结构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特殊性以及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它一直以来都是语法学界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二拍”处置式的穷尽式考察和系统研究,从句法结构、语义关系、语用特点三个方面对其作全面的描写和论述,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了近代汉语时期“二拍”处置式的基本特征,并最终推测出这一过渡阶段中处置式的演变发展情况。这对于了解该书的语言面貌,进而了解近代汉语时期的基本语言面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二拍”处置式进行分类探索,属于专书语法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二拍”的版本流传、“二拍”及处置式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第二章是“二拍”处置式句法结构分析。在这一章,我们从句法结构特点出发,将“二拍”中的处置式首先分为肯定式与否定式两大类,再根据语法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差异作更细致的分类描写。研究发现,“二拍”中的“把/将”字处置式句法结构灵活,谓语部分结构形式多样,主要动词既可以是光杆动词,也可以前加状语或后加动态助词、补语、宾语等成分。在否定式中总共出现了“不”和“休”两个否定副词。它们的位置不固定,既可以放在“把/将”字短语之前,也可以放在主要动词之前,还可以放在主要动词之后的补语中,而以在“把/将”字短语前的情况为常例。另外。在“二拍”处置式中,还存在“把/将”字式与“被”字式、“把/将”字与“来”字、“把/将”字与“个(些)”合用等特殊的结构形式。第三章是“二拍”处置式语义关系分析。在这一章,我们主要根据“把/将”字后的宾语与主要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对“二拍”处置式作详细的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二拍”中处置式的语义关系类型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现代汉语处置式中所涉及的全部类型。另外,与古代汉语阶段的处置式相比,其表义功能也日趋完善。其中,“把”字式与“将”字式的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只是在词汇意义上略有差别,“将”字没有“把”字的“当作”义。第四章是“二拍”处置式语用特点分析。在这一章,我们通过分析“把/将”字宾语的次话题性以及“把/将”字标记语义焦点的特性,对“二拍”中处置式的语用特点作全面的分析与描述。研究发现,在“把/将”字处置式中,“把/将”字的宾语出现在全句的主话题之后,是全句的次话题;处置介词“把/将”是全句的焦点标记,具有凸显句子焦点的作用,而它们所介引的宾语正是全句的语义焦点。最后一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主要对“二拍”处置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作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并对全文作了概括性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