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通常是指消费者个人通过以自身的相关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者向保险公司购买车贷险,或通过第三方担保等作为条件,向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或者向汽车经销商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车款,然后购车人再分期向贷款机构归还本息的一种借贷行为。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有别于机构汽车贷款和经销商汽车贷款,它主要是为个人购车而提供的消费性贷款,而不是机构团体购车作为经营或者获得资金收益的增长。在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汽车的生产销售占到30%,汽车金融占到30%,汽车售后服务占到30%,二手车市场占到10%,而汽车信贷又是汽车金融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己经进入一个快速普及化的阶段,借鉴国际经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是促进汽车销量和国民汽车保有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个人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评估标准不统一,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保障,贷款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方面不成熟,贷款合作机构的自私自利行为,社会经济政治政策环境变化莫测等,这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前两章先从整个汽车产业的大背景着手,从汽车产业过渡到汽车金融,而汽车金融里面最重要的一块则是汽车信贷。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反映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服务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有限、信用制度不健全、贷款手续繁琐、监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汽车信贷风险。通过对消费者、贷款机构自身、贷款方的合作伙伴和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引进效用论的完全信息博弈,通过剪枝法分析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排序,最后用logit回归模型计算出影响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11个要素在模型中的系数,检验出消费者、贷款机构自身、贷款方的合作伙伴和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和其中的11个要素对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影响程度,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得知层次分析法和logit回归模型中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影响因素权重的大小存在细微的差别,本文将这两个模型得出的权重进行平均处理,得出最后的影响权重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影响最大的六个因素分别是:个人偿债能力不足或者金融贷款机构对有无偿债能力的借款者不能有效的区分、同业间恶性竞争、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担保方存在隐患、经销商的自私自利行为和贷款机构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结论。最后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