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五四”前后,陈独秀对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阐发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价值,分析和学习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在广泛古有档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五四”前后陈独秀民生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论述,阐述了陈独秀民生思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与陈独秀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基本情况、各种社会思潮对陈独秀的影响及其经历和个性的分析,揭示了陈独秀民生思想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第二部分是关于陈独秀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民生状况的认识。陈独秀通过对民众地位的分析、工农群众物质生活现状的考察和封建伦理窒息下民众精神状态的分析,系统的展现了“五四”前后的民生状况。第三部分是“五四”前后陈独秀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封建伦理,改造国民性,提升国民精神状态;从倡导社会改良到主张革命,改善民众生活和地位;主张打倒列强,除“三害”,解除危害民生因素;主张用社会主义实现妇女解放;主张勤俭,反对均富,发展生产力等等。其基本特征包括:将民生问题同中国革命动力问题联系起来、在解决民生问题思想上的鲜明阶段性、注重从思想文化层面解决民生问题等。第四部分是关于陈独秀民生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上,陈独秀民生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在实践意义上,指导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指导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