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消费者权益侵害、环境污染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害案件。尽管理论界对待民事公益诉讼还存在不少争论和分歧,但不可否认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完善民事权利救济途径、促进法治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维护公民诉权、保障公民参与国家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充分保障当事人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讼权利为理念,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公益诉讼中的积极作用,使得民事公益诉讼这一公共利益法律救济手段能够在我国得以发展。因此,从立法上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予以明细,赋予当事人以诉讼提起权,以优厚的程序保障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与一般公众的公共利益,以此来实现解决纠纷、维护私法秩序、甚至公法秩序的司法职能,使社会的发展处于良性有序的轨道。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分四章:第一章:概念、特征和法理基础分析。首先阐述了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而介绍了公益诉讼的含义、起源及其分类,将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总结,并将程序当事人理论、诉的利益扩大化理论及诉权理论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予以阐述。第二章:介绍了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美国是现代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在民商事领域广泛开展了民事公益诉讼,英国、德国、法国也在法律规制下形成了其特有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上述国家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诉讼形式、检察机关和公益团体参与诉讼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三章: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和缺陷进行了分析。针对立法的缺失和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缺乏对公共利益保护的有力手段,以及现有诉讼的不易启动使得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举步维艰。第四章:对现阶段在我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设想。首先应在立法层面上规定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其次,明确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和案件适用范围,将民事公益诉权赋予检察机关、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将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民事公益诉讼中,并将公益诉讼集中在国有资产流失、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案件的范围内;最后,从限制滥用诉权、对原告的激励、公益诉讼费用、举证责任等具体制度上对民事公益诉讼予以构建。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展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膨胀,全球将面临能源危机。同时,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政府能力是政府自身体内存在的潜能和本领,其实质是指政府依据所占有的资源,在政府过程中对市场、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其它行为主体的影响力。在政府活动中,政府能力占有非常重要的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橡胶原料及橡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橡胶行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传统橡胶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新型混炼设备也层出不穷。但密炼机仍是最重要的橡胶混炼设备,从出现至今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型号和规格。对于密炼机而言最重要的元件是转子,对于密炼机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转子的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在对密炼机及转子的混炼机理、混炼过程有了深入了解的
近年来,在国际私法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规定某些国际民商事关系必须适用某些特别法、强行法、禁止性规范,从而排斥外国法的适用。这是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在国际私法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风向标,一直被各国关注,各国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引进外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FDI流入,从而发展本国的经济。而对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违法行政行为的基本形态之一,行政不作为极大的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和国家赔偿问题。本文在简要研究行政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源于我国的行政执法实践,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计算机,半导体,微电子与射频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催熟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府的支持与标准的解限使其从军用扩展到民用,从封闭系统向开放式系统快速发展。RFID以便于跟踪识
婚内强奸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早在九十年代初,上海青浦县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就引发了学术界的一场轩然大波,对于婚内强奸的归罪问题的讨论可谓是如火如荼,十几年来,学界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