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IGFBP7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K562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IGFBP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功能提供基础。
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种方法鉴定。
结果:所获IGFBP7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序列一致。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GFBP7经BamH1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到GFP在293T及K562细胞中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IGFBP7在K562细胞表达。
结论:本课题成功构建带有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通过成功构建IGFBP7-K562细胞稳定表达株,观察IGFBP7基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穿膜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IGFBP7基因在AML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通过CCK-8法及细胞集落实验观察IGFBP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ELISA方法检测稳定转染株培养上清中IGBP7的表达及观察上述细胞培养上清对未转染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利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1的表达。通过穿膜实验检测IGFBP7基因对K562细胞穿膜能力的影响。
结果:通过CCK-8检测发现在第二天IGFBP7转染株相对于空载体载体转染组明显升高(升高23%),集落形成数量及大小IGFBP7转染组也明显高于空载体组(39±4vs26±6,P<0.05)。ELISA检测发现IGFBP7转染株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GFB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及阴性对照组(76.37±2.19μg/Lvs63.52±2.29μg/Land60.31±0.24μg/L,P=0.0001),而且该培养上清具有促进未转染K562细胞增殖的能力(IGFBP7转染株上清组VS空载体转染株上清组:140%上升;d2;P<0.05)。IGFBP7转染株组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下降至35.34%±3.36%,而S期升至56.08%±1.85%,相对空载体转染组具有明显意义(P<0.05),同时cyclinDl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IGFBP7转染组均是升高的。细胞穿膜实验表明IGFBP7转染株组穿膜能力较对照组(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细胞组)明显升高(18080±630vs4250±653vs5388±855;P<0.05)。
结论:IGFBP7基因具有促进细胞的增殖、周期进展及穿膜能力,从而产生癌基因样作用。
第三部分,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IGFBP7在K562细胞中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变化的具体分子机制,我们通过基因芯片及western blot方法,从基因组与蛋白组水平来探索的该基因分子效应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IGFBP7转染株与空载体转染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验证。定量PCR法检测IGFBP7和AKT3基因在40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两基因间的相关性。通过小分子抑制剂进一步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
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其中包括AKT3,结果发现芯片结果与定量PCR结果趋势完全一致,证实了我们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同样在IGFBP7转染株组中AKT3总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亦升高。IGFBP7和AKT3基因在40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表达量具有明显相关性(r=0.505,P=0.001)。利用AKT抑制剂(triciribine)作用转染株后,发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及穿膜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而且AKT3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降,所以我们认为IGFBP7在K562细胞中通过活化AKT信号通路引起了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穿膜能力的变化。
结论:IGFBP7基因在AML中通过AKT信号通路引起了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穿膜能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