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出现的一种高反应状态,全球范围内有高达71%的人自觉皮肤敏感。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脱屑等客观体征。化妆品成分、环境因素(空气或温度),心理(如压力)或激素(月经周期)因素等都可能诱发SS。SS虽然并不危及生命,但其不适的自觉症状仍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困扰。SS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S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皮肤屏障破坏、神经功能障碍、血管高反应性以及炎症反应均参与了 SS的发病。团队前期通过测序发现CLDN5在乳酸≥3分且自觉敏感的SS患者面部皮损中表达降低,CLDN5编码的claudin-5是紧密连接蛋白,构成表皮颗粒层的紧密连接结构,影响皮肤的渗透屏障,可能参与SS面部皮肤屏障受损的过程。此外,CLDN5是否与SS的炎症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扩张和血管高反应性有关尚未可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CLDN5是否通过介导炎症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扩张和血管高反应性参与SS的发病。[方法]收集SS患者和正常人面部皮肤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检测claudin-5在SS患者面部皮肤表皮和血管中的表达情况;使用CLDN5和空载体(NC)慢病毒shRNA转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收集CLDN5敲减组(sh-CLDN5)和对照组(sh-NC)各3例HaCat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表达升高的促炎因子(IL-23A、IL-8、IL-1β),在HaCat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或ELISA验证IL-23A、IL-8、IL-1β的表达情况,并使用 Western Blot 验证 MAPK 相关通路蛋白(JNK、p-JNK、ERK、p-ERK、p38、p-p38)和 NF-κ B 通路相关蛋白(I κ B α、p-I κ B α、p65、p-p65)的表达。Q-PCR检测神经源性性炎症相关分子(SP、CGRP)、神经功能障碍相关分子(TRPV1、NGF)。再使用CLDN5和空载体(NC)慢病毒shRNA转染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MEC-1),收集对照组(sh-NC)、CLDN5 敲减组(sh-CLDN5)、CLDN5 敲减后添加 NO 供体(SNP)组(SNP+sh-CLDN5),采用 Q-PCR 检测 VEGF、ET1的表达情况;NO试剂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NO的表达。[结果]1.对SS患者和正常人面部皮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S组织与正常人相比,其表皮颗粒层和血管内皮中claudin-5的表达均显著减少。2.在表皮细胞(HaCat)中,对CLDN5敲减组和NC组转录组测序表达差异的炎症因子共7个,其中上调的5个,下调的2个。在5个上调的炎症因子中,促炎的细胞因子有 IL-23A、IL-8、IL-1β。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IL-23A 在 CLDN5敲减组升高,ELISA结果显示CLDN5敲减组IL-8较NC组升高,但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DN5敲减组MAPK通路p-JNK、p-ERK、p-p38明显增加;NF-κ B通路p-p65、p-I κ B α增加不明显。MAPK通路被激活。3.在表皮细胞(HaCat)中,CLDN5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TRPV1、NGF、CGRP、SP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4.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MEC-1)中,CLDN5敲减组和NC组相比,NO表达减少、ET-1表达增加、VEGF表达减少,且CLDN5对ET-1、VEGF的调控是通过NO实现的。[结论]1.SS面部皮肤表皮和真皮血管中claudin-5的表达均降低,CLDN5.;是参与SS发病过程的重要基因。2.CLDN5在HaCat细胞中下调可能通过激活MAPK通路并上调IL-23A、IL-8,参与了 SS早期炎症产生的过程。3.CLDN5不影响SS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源性炎症。4.CLDN5内皮细胞中通过下调NO上调ET-1,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引起血管僵硬可能是SS面部血管扩张的潜在机制,VEGF的降低可能是为了减少CLDN5表达下降后引起的进一步的血管渗漏并减少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