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方剂分类的源流特点,为方剂研究提供参考。2.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比较其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以期为方剂类方研究提供参考和新思路。3.通过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并计算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以期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方法:1.收集整理中医古籍资料,梳理各时期关于方剂分类理论的内容,分析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及特点。2.收集整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各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3.收集含有“麻黄”和“杏仁”的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结果:1.通过梳理历代中医文献,发现方剂分类方法主要形成了以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治法分类、以方类方、以药类方、综合分类、剂型分类等为主。这些方剂分类方法分别从方剂所治疾病、方剂组方结构以及方剂功效分类方剂。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是从方剂所治疗的疾病角度出发对方剂进行分类;其中,脏腑分类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分类针对疾病的病因,二者补充了病证分类法的不足,使分类更加细致,是病证分类法的延伸。以方类方、以药类方从方剂的组方结构对方剂进行分类,治法分类则是从方剂的功效对方剂进行分类。2.收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共21首,其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剂量上的综合相似度≥50%,占21首三拗汤类方中的90%。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中的加减三拗汤等;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祖剂》中的五虎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疹阐注》中的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医学入门》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等;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结果显示,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通俗伤寒论》中的新加三拗汤与三拗汤较低。3.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共365首;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4首,分别为《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为75%的方有17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43首,相似度低于在60%的方有301首;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7首,分别《外台秘要方》引《范汪方》中的二物散、《外台秘要方》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3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15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23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313首;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方有2首,分别是《儒门事亲》的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20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44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78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217首。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取综合相似度在50%以上,得到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有2首方,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其次分别为《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外台秘要》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养老奉亲书》中的四顺散、《圣济总录》中的款冬丸等。结论:1.方剂分类自秦汉时期便已有之,其理论的成熟、完善与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方剂分类方法便于对理、法、方、药体系的认识,其理论的丰富推动了方剂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2.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21首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相似度≥50%,因此,从客观的数学指标判定一个方在药物组成、剂量等层面是否属于三拗汤类方,其综合相似度应不低于50%。以小样本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度研究为例,从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层面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的客观相似系数,用于比较两方间的相似度是可行的。3.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收集到365首含“麻黄”“杏仁”方,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普济方》的麻黄散、《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等,这些方是挖掘到的三拗汤潜在类方。4.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比较两方间的相似性是可行的。而通过这种数学模型得出的客观指标,可以避免在类方判定中的人为主观性因素,可发掘潜在的类方,对类方研究是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