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分类方法及基于多种相似系数的三拗汤类方挖掘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方剂分类的源流特点,为方剂研究提供参考。2.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比较其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以期为方剂类方研究提供参考和新思路。3.通过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并计算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以期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方法:1.收集整理中医古籍资料,梳理各时期关于方剂分类理论的内容,分析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及特点。2.收集整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各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3.收集含有“麻黄”和“杏仁”的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结果:1.通过梳理历代中医文献,发现方剂分类方法主要形成了以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治法分类、以方类方、以药类方、综合分类、剂型分类等为主。这些方剂分类方法分别从方剂所治疾病、方剂组方结构以及方剂功效分类方剂。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是从方剂所治疗的疾病角度出发对方剂进行分类;其中,脏腑分类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分类针对疾病的病因,二者补充了病证分类法的不足,使分类更加细致,是病证分类法的延伸。以方类方、以药类方从方剂的组方结构对方剂进行分类,治法分类则是从方剂的功效对方剂进行分类。2.收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共21首,其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剂量上的综合相似度≥50%,占21首三拗汤类方中的90%。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中的加减三拗汤等;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祖剂》中的五虎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疹阐注》中的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医学入门》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等;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结果显示,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通俗伤寒论》中的新加三拗汤与三拗汤较低。3.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共365首;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4首,分别为《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为75%的方有17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43首,相似度低于在60%的方有301首;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7首,分别《外台秘要方》引《范汪方》中的二物散、《外台秘要方》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3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15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23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313首;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方有2首,分别是《儒门事亲》的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20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44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78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217首。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取综合相似度在50%以上,得到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有2首方,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其次分别为《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外台秘要》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养老奉亲书》中的四顺散、《圣济总录》中的款冬丸等。结论:1.方剂分类自秦汉时期便已有之,其理论的成熟、完善与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方剂分类方法便于对理、法、方、药体系的认识,其理论的丰富推动了方剂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2.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21首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相似度≥50%,因此,从客观的数学指标判定一个方在药物组成、剂量等层面是否属于三拗汤类方,其综合相似度应不低于50%。以小样本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度研究为例,从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层面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的客观相似系数,用于比较两方间的相似度是可行的。3.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收集到365首含“麻黄”“杏仁”方,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普济方》的麻黄散、《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等,这些方是挖掘到的三拗汤潜在类方。4.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比较两方间的相似性是可行的。而通过这种数学模型得出的客观指标,可以避免在类方判定中的人为主观性因素,可发掘潜在的类方,对类方研究是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Al-Zn-Mg-Cu系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由于优异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本文以Al-8.8Zn-2.2Mg-x Cu-0.1Sr-0.2Zr-y Ti为基础,设计出4种不同成分的铝合金,择优选出强度和韧性最佳的铝合金材料为基体,以纯SiCw、SiCw+SiCp为增强体,通过挤压铸造制备获得综合性能突出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组织结构和性能分析,主要的
我国的铸造业正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但铸件后处理领域的工艺、装备水平仍显不足,传统人工操作的上下料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本课题以视觉伺服技术为基础,深入研究了运动目标的视觉跟踪算法以及机器人的动态抓取控制方法,实现了运动工件的自动化上下料,以提高生产效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首先,进行视觉伺服跟踪抓取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完成了视觉伺服跟踪抓取系统的总体
[目的]基于RBRVS基本理念测量护理工作量,结合养老机构内长期护理项目的实际供给情况,形成长期护理项目的护理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力成本核算方法,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绩效分配以及长期护理项目设定报销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整群抽取江苏省4家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调查法进行长期护理项目工时测量,筛选出待核算护理人力成本的项目并计算平均工时。(2)以
目的:对引火下行法源流进行梳理,根据古代涉及引火下行法的医籍,总结研究进展、治则治法及用药规律,以期对引火下行法能够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先秦~近代)有关引火下行的条文,建立数据库,总结用药规律,对医案数据库中的各家用药进行分类、总结及分析,依照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各方面,运用频数及聚类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再依据中药学进行讨论引火下行方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等。结论:1、
目的:初步观察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基于中医骨伤科治伤正骨中的“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研发和改良的智能化下肢康复仪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智能化下肢康复仪和早期进行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后的疗效,发掘智能化下肢康复仪在三踝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收治住院,行踝关节骨折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于第3位,死亡率更是高居于第2位[1],也是占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日益趋于西方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在,它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2]。研究目的:研究建立在结肠腺瘤
目的:本研究聚焦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西妥昔单抗加FOLFIRI方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脾化瘀方,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肿瘤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积分、KP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初步分析健脾化瘀方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当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的Ⅳ期结直肠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分布与抽动障碍之间的关系,将“辨体施针”针法用于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提供临床治疗抽动障碍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00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并作分析;结合100例样本调查,选择临床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纳入临床治疗,纳入量为40例,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基础治疗+“辨
近期以来,在电子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行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人们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物领域,将当代高新科技与传统建筑工艺结合起来的形势下,“楼宇智能化”的概念便应运而生。针对建筑物,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应实现现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内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目标,在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作用下,楼宇智能化系统便得以普及应用,便迅猛发展。在当代城市建筑中,机电设备繁多、建筑面积大
目的:本课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整理、总结、提炼刘沈林教授治疗食管癌的学术思想核心,归纳其治疗食管癌的辨证体系、用药特征、药证相关性及诊疗规律等,为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年9月-2020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刘沈林教授辨治食管癌的临床医案,共95位病人833诊次。将所有就诊资料逐项录入EXCEL,根据具体的数据挖掘需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