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美誉。习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精准扶贫”的思想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指导思想,实现了扶贫单元从面向区域到瞄准农户的转变,扶贫工作也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党的十九大肯定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因此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互促共进、长效发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以下简称科特派企业)能够将政府、企业、高校、科技和农户等多种资源有效集聚,是有效衔接产业减贫、创业减贫和智力减贫的重要抓手,是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精准扶贫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区交通和信息较为闭塞,在农业生产价值链中还处于低端,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供求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贫困户脱贫严重受限。科特派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融合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嵌入企业的社会资本能够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由此可见,基于社会资本和产业融合的视角对科特派企业减贫进行机理分析,并以秦巴山区科特派企业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在我国当前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实施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六次产业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企业减贫理论等多维理论体系的指导,在系统评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视角下科特派企业减贫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剖析,利用秦巴山区陇南片区科特派企业的案例访谈,以及秦巴山区五省一市的208家科特派企业的数据调研,详细剖析了秦巴山区科特派企业减贫的现状及问题,构建了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及其细分维度的表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测度并解析了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及其细分维度的各项指数,进而运用数理模型及方法深入探究科特派企业减贫的内在影响机理,对现有的科特派企业减贫机制进行优化,以期为我国科特派企业减贫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科特派企业减贫主要从帮扶带动减贫、产业增收减贫和投资收益减贫三个维度分析,帮扶带动减贫中,样本企业帮扶带动减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值为27.71户,从区域平均值比较来看,重庆>河南>四川>甘肃>陕西>湖北;产业增收减贫中,样本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年收入增加额均值16237.98元,从区域中位数比较来看,河南>四川>重庆>陕西>湖北>甘肃;投资收益减贫中,样本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贷款的数量平均值为9.05户,从区域平均值比较来看,河南>四川>重庆>陕西>湖北>甘肃。(2)本文所设计的表征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实用、得当。整体来看,产业融合指数高低的区域排序为,河南>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北,其中,河南、四川和重庆高于整体样本的平均值,甘肃、陕西和湖北低于整体样本的平均值;社会资本指数高低的区域排序为,四川>河南>重庆>陕西>湖北>甘肃,其中,四川、河南和重庆高于整体样本的平均值,陕西、湖北和甘肃低于整体样本的平均值。(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采用似不相关模型研究产业融合对科特派企业减贫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对科特派企业减贫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年限、注册资金和员工数量对科特派企业减贫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产业融合指数对科特派企业减贫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帮扶带动减贫>产业增收减贫>投资收益减贫。(4)基于社会资本视角,采用似不相关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减贫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科特派企业减贫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年限、注册资金和员工数量对科特派企业减贫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帮扶带动减贫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认知型>关系型>结构型;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产业增收减贫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认知型>结构型>关系型;社会资本各维度对投资收益减贫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认知型>关系型>结构型。(5)基于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的双重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产业融合对科特派企业减贫影响中起到的不完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产业融合对科特派企业减贫的总效应传导中,社会资本起到约22.34%的中介效应。科特派企业减贫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产业融合促进科特派企业减贫的直接路径,二是科特派企业在产业融合实施过程中通过社会资本促进科特派企业减贫的间接路径。(6)本文从通道优化、服务支撑和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科特派企业减贫机制优化的总体思路,并基于产业融合和社会资本视角分别从运行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融资机制和参与机制五个方面对科特派企业减贫机制进行了优化,同时本文还分别从创新科特派企业联盟、构建科特派企业利益共同体、整合科特派企业科技智库以及建立科特派企业农业标准和追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减贫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