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耳鸣模型中前置屏蔽声对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增强效应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耳鸣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听觉系统功能失调,据统计人群中大约4.4%-15.1%的人经历过耳鸣。耳鸣的客观检测一直是耳鸣基础研究和耳鸣临床评估与治疗中遇到的难题。当前在动物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以行为学检测耳鸣方案为主,成本高而耗时,且容易受动物状态和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而耳鸣临床评估的主要手段是让病人将主观耳鸣与外界声音相匹配,这需要病人的绝对配合和对任务的正确理解。耳鸣的电生理和脑成像研究虽然也提供了很多耳鸣相关的表征,但因缺乏特异性而不足以作为耳鸣的客观检测指标。这种状况对耳鸣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本研究发现前置屏蔽声可增强耳鸣动物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并期待这种增强效应能够成为一种新的高效低廉的耳鸣客观检测指标。方法:本研究通过注射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 NaSal,300mg/kg,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的耳鸣动物模型。通过记录和分析大鼠的ABR来考察动物听觉系统的状态。在记录ABR时,本研究使用两种听觉范式来呈现听觉刺激:1.双耳同听(diotic)范式下,作为探测声的纯音和作前置屏蔽声的窄带噪声同时呈现给两侧耳;在双耳分听(dichotic)范式下,探测声只呈现给右耳而前置屏蔽声只呈现给左耳。本实验还通过记录间隙前抑制惊反射(gap prepulse inhibition of acoustic startle, GPIAS)来检测动物的耳鸣状态并和ABR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给予NaSal之前,前置屏蔽声会屏蔽后续探测声诱发的ABR的强度。但在NaSal诱导耳鸣的大鼠上,以双耳同听范式呈现听觉刺激时,屏蔽声却会反常地增强而不是抑制探测声诱发的ABR,并且这种增强现象发生在高频(16,24和32kHz)。而后对ABR波形细节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增强起源于听觉中枢而不是外周。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以双耳分听范式呈现听觉刺激时,并未检测到这种增强效应。使用GPIAS检测相同剂量NaSal诱导耳鸣的大鼠,发现耳鸣存在的频率与上述ABR增强现象发生的频率相同,均在3个高频检测点。而当给大鼠口服氨己烯酸(Vigabatrin, VGB,具有抑制耳鸣的效果)17天后,在上述相同的双耳同听条件下检测NaSal诱导耳鸣后大鼠的ABR,发现上述增强现象不再出现。若在无NaSal处理的大鼠上用一个背景纯音模拟耳鸣,可在模拟耳鸣的频率处检测到类似的ABR增强现象。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前置屏蔽声增强后续探测声ABR的现象可能是与耳鸣特异相关的。讨论:本论文提出一个前置屏蔽声增强ABR的可能机制。当无前屏蔽时,NaSal诱导的耳鸣将增加中枢神经噪声,从而对探测声产生一个“内部屏蔽”的效应,使得ABR处于一个被抑制的状态。当存在前置屏蔽声时,耳鸣将被屏蔽声所屏蔽,且这种屏蔽效果在屏蔽声结束后还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即后效抑制(residual inhibition)。假设后效抑制持续的时间长于前屏蔽效应的时间,则在前置屏蔽声结束后一小段时间探测声的ABR将会被从被抑制状态释放而增强。换句话说,前置屏蔽声暂时静息了NaSal诱导的耳鸣,进而使得ABR发生反跳增强。如果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得到证实,则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快速经济客观检测主观耳鸣的方法。该方法将具有频率敏感性,可以用于检测耳鸣的频率,理论上也应该具有强度敏感性,应该可以检测耳鸣的强度。使用直接反映听觉脑干活动的ABR作为检测指标,避免了其它变化(如药物、衰老导致的运动或认知障碍等)造成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避免了动物训练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将极大地缩减成本,还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动物,将极大地提高效率。本研究发现的现象将有可能为耳鸣研究提供一个便捷的动物耳鸣模型检测方案,亦为耳鸣药物的大规模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本研究的结果有望发展出一个全新的临床耳鸣客观检测方案。
其他文献
针对BP神经网络动态性能的不足、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隐含层数的Elman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选取最小误差的
本文旨在开发抗冻酵母AFY-1的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技术,探明固定化机制。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Ca Cl2浓度和固化时间条件下制备固定化酵母,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乙醇发酵,分析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设计了一种步进电机斩波细分驱动控制系统,包括输入电路、细分驱动电路等。以单片机 AT89S52为控制核心,采用步距角的细分控制策略。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容易实现等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我国的森林发展现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与生态职能赋予人工林,其中,林下植被多样性又显著影响着人工林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如何在保证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