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而催化剂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推进SCR脱硝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本研究以自制的蜂窝陶瓷和纳米TiO2为载体,开发面向燃煤厂矿脱硝的TiO2基SCR催化剂,研究分为整体式蜂窝状催化剂和纳米颗粒状复合催化剂两个阶段。
本课题一方面主要研究了蜂窝陶瓷基整体式催化剂。实验以海绵模板法自制的多孔陶瓷作载体,Al2O3和TiO2作为扩表层,Cu作为活性组分,制备整体式催化剂及催化活性分析;试验以NH3为还原剂催化还原NOx,在自行设计的NOx催化还原装置上,系统地考察研究了制备方法、Cu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机械强度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照片和XRD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
另一方面,由于颗粒状催化剂的研究是成型性整体式催化剂开发的前提与基础,为了提高整体式催化剂的活性,即主要研究了纳米TiO2基颗粒状复合催化剂。实验以预制的纳米。TiO2作载体,然后分别负载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活性组分(如钒、铈、钴、锆和锰等氧化物),从而制得Ce-V/TiO2和Co/Ce-V-Zr-TiO2纳米颗粒状催化剂。利用:BET、XRD和SEM等表征测试手段,氨气作为还原剂,对NOx进行选择性催化实验,并研究了载体与催化剂的物相结构以及其煅烧温度、各活性组分的引入量对TiO2载体的晶型转变以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成果:
第一,蜂窝陶瓷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方面。以海绵模板法自制的多孔陶瓷载体的焙烧温度为900℃时,其载体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孔隙丰富;其质量达标,效果优于市售多孔陶瓷基体。活性组分负载工艺的研究得出:负载Al2O3和TiO2时,加入适量的甘油作为干燥抑制剂,可多次焙烧并降低单次负载量以防止涂层因干燥过快而爆裂,得到的活性涂层连续均匀而不易脱落,但不得过分增加其含量,甘油与胶体的体积比为100:4为宜。活性组分配方的研究得出:当Al2O3和TiO2的负载量与多孔陶瓷载体质量比为13:100和3:100,焙烧温度为450℃和500℃;制备出的TiO2/Al2O3/多孔陶瓷催化剂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催化活性也相应提高。
物相分析表明,Cu/Al2O3/TiO2整体式催化剂在750℃焙烧后产生大量的催化活性物质CuAl2O4尖晶石,对NOx的转化率具有较大的提高。另外,Cu负载量过少活性不足,而过多则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使催化反应接触面减小,活性降低,即Cu的负载为10wt%时,Cu/TiO2/Al2O3/多孔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对NOx转化率可达80%。
通过对整体式催化剂机械性能测试,Cu/TiO2/Al2O3/多孔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可抵抗8MPa的压力,在强度上已达到实用标准,且催化性能远优于市场普通TiO2整体式催化剂,相对NOx的转化率也同比增加了10%。
第二,纳米TiO2基颗粒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方面。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成功制备出选择性颗粒状纳米复合催化剂Ce-V/TiO2与Co/Ce-V-Zr-TiO2,其粒度范围为均为10~100nm。纳米载体的制备研究方面,TiO2与Zr-TiO2载体的煅烧温度分别为500℃和550℃时,制得具有大比表面积(可达73㎡/g、75㎡/g)和高活性的瑞钛矿晶型纳米二氧化钛(50~300nm)载体,催化还原反应的NOx的转化率可达73.6%与82.5%。
通过对Ce-V/TiO2催化剂的表征,物相中出现V3Ti6O17、CeVO4等复合氧化物晶型,是由于Ce4+半径大于Ti4+,Ce4+较难进入TiO2晶格内部,即没有CexTiyOz相生成;V3Zi6O17是一种聚合物,其含量过高会阻碍催化反应,而Ce的引入使得V3Ti6O17含量降低,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V活性组分的引入,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出现纳米棒状晶体,使其比表面积增大;Ce活性组分的引入,使催化剂颗粒进一步细化,表面积愈加增大,催化活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当催化反应温度为500℃时,纳米5wt%Ce-10wt%V/TiO2催化剂对NOx的转化率可达93.8%。Co活性组分的添加,使催化剂粒度达到纳米尺寸,从而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多孔结构;Co的添加量达到8wt%,催化反应温度为550℃时,纳米催化剂Co/Ce-V-Zr-TiO2表面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孔径约为50~100nm)、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反应接触活性,对NOx的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