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打破西方“二元式”思维的藩篱,解决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水土不服的难题,以关中西村场域上的“共同体”为个案,预设地域文化等要素对“共同体”成长有巨大影响。本文以产生于该区域并对区域成员行为和思想方面有重大型塑和决定意义的道家思维作为本文的的主要理论,试图打通“二元式”思维与道家之间的隔阂,集两者之所长,达到对西村场域“共同体”的充分认知与解释。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以西村场域存在的家庭、户族、社区三种不同“共同体”类型为对象展开考察,认定各类型的“共同体”都由一定成员、结构以及成员对“共同体”认同等几个要素组成。其中对成员要素的考察以其在不同纵向历史阶段及横向家庭关系中所承担的职能为视角进行剖析:对功能性要素的考察以不同共同体类型对成员在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条件,价值和信仰,信任合信任条件的满足及习惯和记忆等方面的考察为分析视角;对其认同因素的考察在要在价值、信仰等层面展开。借此形成了“西村共同体”在成员结构、功能结构、价值和信仰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最终达成一体化认同共识,实现成员个体、“共同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人我合一、身心合一及物我合一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