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在古都的形制和功能上,均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相似处。这一点,在中国的隋唐时代和日本的奈良·平安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日本古都的迁徙,特别是从藤原京到平安京的转移过程,几乎均出于如何有效地移植隋唐律令制度,改变日本社会形态的根本要求而次第展开的。 有关日本都城的迁徙问题,日本学者曾经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等多重视角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曾对日本的迁都事宜有过相当的涉猎。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对都城实体的缜密“复原”和迁徙路线的考证方面,至于对都城的迁徙与当时社会演变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几次重大的迁都事件与社会转型间到底有何必然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本身能给人们带来哪些连续、规律性的认识等问题,却少有论及。即使有所讨论,至多也只是停留在对古代迁都问题的断代认识上,其于近世、特别是对日本步入近代的象征性开端——东京迁都等整体规律性问题,尚未遑论及。表明这种研究,在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大的规律上,还缺少突破性的建树。 实际上,日本历史上的迁都所关涉到的社会演进,集中体现在两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和这两大转型中间的过渡变化上。这两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一次是以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迁都为重要标志的系列迁都行为,它使日本社会完成了古代·中世的中央集权的律令制确立过程;另一次则是从京都(原“平安京”)到江户的东京迁都,它使日本社会初步完成了资本主义改造,并大体上实现了近代化。而作为两大转型中间之过渡变化的日本近世,则主要呈显为江户城在近世所蕴涵的推陈出新的全部可能性。由于内容和形式不可分离,因此,只有从“迁都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才能使以往不易解释或解释不清的诸如都城结构与都城机能的变化等问题,获得相对清晰的规律性认识。 本文结合东亚地区动态的国际关系背景,特别是日本对自身与中国之间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梳理,指出:“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反映了日本历史上两个主要阶段重大迁都事件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在古代·中世阶段,中国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移入日本后,日本的都城无论是建制还是城市机能,均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日本完成了从氏族制度朝以“律令制”为标志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蝉蜕过程;到了近世,特别是近代,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等,则在新都东京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反映出东京迁都对日本的资本主义化所具有的重要表征意义。上述流变过程,可简要梳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1,早期采行中国律令制度的“藤原京”迁都——它成为日本朝律令国家体制变革的关键性标志,都城本身
其他文献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科学,加强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学实践教
对分层装配式支撑钢结构工业化建筑梁贯通式节点进行了研制改进和性能试验,考察了构造形式和柱轴压力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节点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梁翼缘
在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方
拖延行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现象,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率约占
神农大剧院外壳钢结构根据连接部位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了焊接鼓形节点(A型)、铸钢节点(B型)、矩形钢管(内带加劲板)焊接节点(C型)、矩形钢管直接相贯焊节点(D型)及圆形钢管直
早期结肠癌是指癌细胞浸润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通过电子结肠镜发现可疑的病变,放大变焦染色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观察隐窝、腺管开口形态或粘膜下血管形态,鉴别是否癌
<正>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受到空洞的说教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命令、教训式的口吻让学生更反感;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
教师和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关键,无论哪一层面的变革,最终都要经由学校和教师来实施。因而,了解学校文化变革和教师改变中的动力因素非常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信念是学校文化
在进行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时,必须验算地基承载力。如果存在软弱下卧层,还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关于地基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