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组与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膏固定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评价其治疗效果。同时分析影响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急诊、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患者。采用平行对照设计,A组(小夹板组)45例:采用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B组(石膏组)40例:采用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膏固定治疗。C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7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A、B、C组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一、二、六周复查所拍X线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高度。3个月后分别随访三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三组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评估影响小夹板疗效的因素,将A组(小夹板组)患者三个月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BMI、骨折病程、骨折类型、成角移位角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及骨折固定时间作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掌倾角在各随访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和手术组能更好的恢复掌倾角度数。尺偏角在各随访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都能较好恢复尺偏角度数。桡骨短缩高度在各随访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能更好的恢复桡骨短缩高度。三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体优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93.6%,A组(小夹板组)86.7%,B组(石膏组)80%。分层研究,在A型骨折患者中,三组优良率均为100%;在B型骨折患者中,优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91.7%、A组(小夹板组)84.6%,B组(石膏组)58.3%;在C型骨折患者中,优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8.2%、A组(小夹板组)63.3%,B组(石膏组)57.1%。2.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A组(小夹板组)疗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骨折病程,骨折类型,成角移位角度,掌倾角,尺偏角,骨折固定时间相关性差(P>0.05),桡骨短缩高度相关性高(P=0.002<0.05)。结论:1.在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AO分型中的A、B型骨折中,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相当,且明显高于石膏固定组。2.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能较好的恢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3.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对应用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患者疗效的影响最大。4.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治疗费用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