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龙门石寨、翻花石海、老黑山和火烧山的火山熔岩基质上亚气生蓝藻的种类组成(林宜萌已在2005年仅对翻花石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过研究),并通过与吉林省望天鹅峡谷中的亚气生蓝藻种类比较(饶欣已于2007年对望天鹅峡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过研究),对影响亚气生蓝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的相关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006年8月,选择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龙门石寨、翻花石海、老黑山和火烧山为实验基地,在火山熔岩上采集蓝藻标本558号,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鉴定(林宜萌已在2005年对翻花石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过研究)。共鉴定出蓝藻植物82种5变种,隶属于6科18属。其中1个属为黑龙江省新记录属,9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
本文选择五大连池和望天鹅峡谷两种形成年代不同、地貌不同、植被不同的火山地貌设置实验择地,在对五大连池亚气生蓝藻的研究过程中(林宜萌已在2005年仅对翻花石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过研究),阐明了亚气生蓝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通过实验室鉴定、种类分析,编制五大连池谷亚气生蓝藻各科的分类检索表。将实验结果与望天鹅峡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比较(饶欣已于2007年对望天鹅峡谷的亚气生蓝藻进行过研究),统计两者中每一科、属出现的次数及频度并进行对比,随机抽取10个种类进行出现次数及频度对比,比较二者中蓝藻种类的差异,分析产生蓝藻种类分布差异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温度、光照、降水量与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影响亚气生蓝藻的种类分布,地貌、生长基质、植物郁闭度等对亚气生蓝藻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