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消痤丸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药效学机理。 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组,B、C、D、E组均造模,将50%油酸涂于兔外耳道,连续28天,造模开始的第十二天皮内注射表皮葡萄球菌,诱发痤疮模型,第14天开始灌胃,A、B组用自来水,C、D组分别用消痤丸大、小剂量混悬液,E组用珍珠暗疮片混悬液。连续灌胃14天后处死,心脏取血,测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取兔耳痤疮标本作组织学切片,观察局部皮肤病理变化,并且运用形态学图象分析系统测量皮脂腺直径和毛囊面积。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痤丸大剂量组、珍珠暗疮片组均可降低皮脂腺直径和毛囊面积(P<0.05),且消痤丸大剂量组与珍珠暗疮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痤丸大剂量组可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P<0.05);消痤丸小剂量组、珍珠暗疮片组均可降低全血高切黏度(P<0.05),且消痤丸大剂量组与珍珠暗疮片组在改善全血高切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药消痤丸通过抑制皮脂腺分泌及改善血液黏度起到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