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作为中国行政体系的重要一环,蕴藏着相当大的旅游发展潜力。而且规模适当、功能完备的县域特点决定了县域旅游比较容易达到一定规模。只要县域旅游发展得当,无疑将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尽管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成果却不是很多。为了充实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确立为贯穿全文的主线。论文围绕县域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展开了一系列比较分析和影响研究,总结出了影响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而从发展动力的角度总结得出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五种模式,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寻求出适合不同条件的县域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首先,采用文献检索与归纳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政府部门工作报告、文件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了区域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成熟理论,创新性地引进了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来剖析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各类影响因子,尝试构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模型。其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七个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实例。再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七个案例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提炼出了影响这七种不同路径的关键作用因子,成功构建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根据动力机制当中主要驱动因子的不同,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五大类:资源驱动型、需求驱动型、政府驱动型、市场驱动型和环境驱动型。并且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得出各个模式所适用的条件,为以后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的创新点首先是引进了倪鹏飞的“弓弦箭模型”来分析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总结出影响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12个因素,进而构建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模型。其次是创新性的从动力机制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五种模式,为以后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