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财务独立董事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is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独立董事是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这一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均展开深层次研究,但少有学者从财务独立董事的地域特征角度考察其影响。实际上,我国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尚不健全,很多上市公司舍近求远跨省聘请异地财务独立董事这一做法受到质疑。财务独立董事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在与外部审计师沟通交流、监督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持公司会计政策稳健,进而提升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基于不同研究假设,研究独立董事地域特征的监督效果,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然而,公司财务独立董事的地理距离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由于财务独立董事监督的委托代理冲突重点不同,那么监督效果是否存在差异?鉴于此,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试图从财务独立董事角度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独立董事的日常工作地与任职公司注册地是否一致作为解释变量,考察其地理距离的远近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明确了异地财务独立董事监督失效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在国有企业占主导作用的第一类委托代理冲突和在非国有企业占主导作用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冲突,检验了产权性质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及对异地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异地财务独立董事,那么该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差。第二,根据产权性质的差异,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与民营企业,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异地财务独立董事的比例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聘任本地的财务独立董事,本地的财务独立董事能够利用当地的信息优势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且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总体上高于民营企业。第三,异地财务独立董事的监督失效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财务独立董事的地理距离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但是不显著。
其他文献
根据词义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存在的三种情况,本文认为,词义系统中词义以其不同的性质构成三类子系统:逻辑型系统;语义型系统;心理型系统。但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本文针对财政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化解各自信用风险的机制和办法,即“拨改贷”、基金贷款等财政信用形成的国有企业债务
估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的估算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并形成便捷的运算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实数"单元中,笔者设计了一次探究活动√2有多大呢",意在让学
近年来由于股权质押融资限制性少、操作简单、流动性好等众多优势受到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青睐,这种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中使用得愈发频繁,当上市公司股东主观认为公司股价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变动,股权质押融资将略优于其余融资方式。而通过股权质押融入的资金用途却各有不同,常见用途为个人需求、补充流动资金、对外投资需求等。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其进行投资决策时,大股东的动向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大股东股权质押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