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机构话语成为国内外话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而身份及其建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新兴议题。然而,无论是机构话语研究,还是身份研究,在我国俄语学界仍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机构话语和身份这两个研究热点相结合,以机构话语中身份建构的语用方式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建构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以俄罗斯社会语言学中的话语理论和身份研究为宏观理论基石,以语用学、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为方法论基础,阐释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动态过程和运作机制。文中通过对不同类型俄汉机构话语的分析,探讨机构交际参与者如何用指示语、会话结构、言语行为、(不)礼貌策略以及其他语用方式建构自我和他人身份,探索其建构不同身份的语用动因以及如何通过身份建构达到交际目标,从身份角度解读机构话语的意义,阐释特定机构话语的成因。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既考察了机构话语中交际者"默认"的、相对稳定的机构身份及其各个层面,同时也考虑到交际者在互动过程中所建构的不同身份以及身份之间的动态转换。本文由绪论、正文7章、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论文结构。第一章对西方、俄罗斯和我国的身份及其建构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述评。第二章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其中包括身份建构研究的学理基础,身份、机构话语、机构身份等基本概念。第三章分析了机构话语中指示语的身份建构功能。第四章阐释了机构话语的会话结构——整体结构、局部结构与身份的相互关系,关注了会话中话轮转换的各种手段在建构机构身份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考察了机构话语中的各类言语行为如何建构相应身份。第六章对机构话语中(不)礼貌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礼貌与身份的密切联系。第七章主要分析了机构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其他语用方式。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附录中列出了本研究的俄汉语料来源。本文对机构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各种语用方式的考察,证明了语言与身份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语言手段能够标记、表征、再现、凸显或者建构交际者的身份,反过来,交际者的身份也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选择。机构话语具有身份指向性,其核心是交际者的机构身份。机构身份是带有机构"烙印"的社会身份,通常成对出现。无论是机构代表还是非机构代表,其在机构话语框架下被机构所规定的身份都是其机构身份。机构代表和非机构代表处于身份不对称和权势不对等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机构代表和非机构代表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展开权力的动态争夺和身份的动态抗衡。机构话语中用来建构身份的语用方式多种多样。指示语、会话结构、言语行为、(不)礼貌等语用方式都是机构交际参与者身份不对称和权势不对等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权力争夺和身份抗衡的手段。机构身份作为机构话语的固化核心和默认的机构关系,始终控制着机构话语的进程。受机构目标导向,交际者可能会根据需要凸显、强化机构身份,或者隐藏、弱化机构身份,同时也可能建构偏离机构规约要求的其他身份,或者在不同身份之间动态转换。机构话语中的身份建构是机构交际参与者以机构目标为导向,顺应各种语境因素,不断做出选择和调整的动态过程。身份建构不只是由一方完成的,而是交际双方或者多方通过协商共同建构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语用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机构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各种语用方式,对不同类型机构话语的分析揭示了机构话语的全貌和整体性特征,指示语、会话结构、言语行为、(不)礼貌、遵守和违反合作原则、幽默、预设和反预设等语用策略较为全面地呈现出各种语用方式的身份建构功能。这种整合性研究克服了以往对机构话语和身份建构单一分析的不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机构话语和身份建构分析的语用体系。本文结合西方、俄罗斯和中国相关理论所进行的机构话语中身份建构的研究在我国俄语学界应属首创,对俄罗斯相关理论的引介和运用也是对我国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和身份研究的有益补充。此外,本文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俄汉机构话语语料对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