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观察分别采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有或无肺部疾病的老年人,施行腹腔镜手术术后肺氧合功能恢复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65~80岁,按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和有无肺部疾病,分为术前无肺部疾病66例,有肺部疾病38例。把术前无肺部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A=20,B=20,C=26);把有肺部疾病的随机分为D、E、F三组(n:D=10,E=13,F=15)。A组和D组术中使用IPPV,术后使用SIMV;B组和E组术中使用PEEP,术后SIMV;C组和F组术中IPPV,术后SIMV+CPAP。观察麻醉前、注气后180min、注气后240min、术毕拔管后45min、术后第1、2、3天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氧浓度(FiO2)和血气分析,观察和记录术后7天内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术中各组的PaO2、PaO2/FiO2、A-aDO2均增高,拔管后各组的PaO2、PaO2/FiO2降低、A-aDO2均增高(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C组各项氧合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并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天B组和A组恢复正常,D组、E组和F组各项氧合指标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3天F组恢复正常,但D组和E组仍低于麻醉前,并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D组和E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7.7%)低于A组(35%),F组(13.3%)低于D组(60%)(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用CPAP模式通气,能改善老年人的肺氧合功能,加速肺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伴有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