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对两者的一致率及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液肿瘤标志物代替肿瘤组织EGFR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了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276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血液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Y21-1、CA724)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NSCLC患者EGFR突变结果与各项血液肿瘤标志物结果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临床资料进行X2检验。上述两种检验方法P<0.05者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其之间的关联,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的估计和检验。结果:血液肿瘤标志物CEA与EGFR突变(rs=0.447,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血液肿瘤标志物CA19-9、CY21-1、CA724与EGFR突变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后两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统计学分析,CEA升高,CY21-1、CA724降低,女性患者,高分化及腺癌与EGFR突变率相关。经ROC曲线下面积的估计和检验,CEA浓度曲线下面积大于0.7。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呈明显相关性,其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进一步判断EGFR突变优势群体的因素。但尚不能完全代替EGFR基因检测作为预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药物疗效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