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农业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力争零增长目标,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快减施增效技术的创新研发,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减施增效技术培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组织培训机构未找到配套的传导机制,使技术有效的传导给农民;培训机理不清楚、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培训效果不能完全发挥。通过对减施增效技术培训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以提高培训效率,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培养科技型职业农民,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首先介绍山东省农民培训现状以及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现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方式,进一步详细了解示范区牟平区、莒南县、陵城区的减施增效技术培训实施情况。并对牟平区、莒南县这两个地区农民运用意愿模型从自身因素、生产因素、培训因素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参加减施增效技术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显著影响因素,在山东省目前开展的培训基础上,建立配套的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最后提出促进减施增效技术培训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技术培训的效率,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本文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建立Logistic意愿分析模型,对影响农民参加减施增效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否使用有机肥、培训效果评价对培训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对新技术是否存在担忧方面,发现是否流转土地、化肥农药使用次数、是否有产地检验、培训效果评价为显著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培训效果评价同时影响着农民参加培训意愿以及是否对新技术存在担忧,培训单位应重视农民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价,提高培训的有效性。(2)应从培训对象的摸底与遴选、培训前期管理、培训实施与管理、培训考核与跟踪服务、培训效果评估五方面进行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包括教师、教材、学员三要素,培训管理体系要与培训内容相配套,才能保证培训效果。本文的创新点有两点:创新点之一:针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是否使用有机肥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创新点之二:建立完整的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并在常规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增加培训效果评估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完善了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