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逐步加速,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差异使城乡居民在养老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青年劳动人员逐渐向城镇转移,也由于家庭养老对血亲关系的依赖非常明显,加之土地保障功能和传统孝文化逐步丧失等因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其功能趋于弱化;集体养老模式由于受养老服务供求不平衡、服务质量不到位、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其软硬件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社会养老模式受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的影响,还难以成为农村养老的补充,所以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较城镇居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辽宁省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老年人口达三百五十余万,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养老模式制度,因此研究辽宁农村养老模式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研究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村养老模式的概念和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以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社会需求理论、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为指导,综合借鉴国内外各地区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了特点分析。基于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的实际情况,在了解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集体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模式的现状后,对辽宁省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养老意愿及满意度等信息,主要运用自填式问卷、无结构式的访谈、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具体方法,分析了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集体养老机构条件有限、社会养老模式发展缓慢等问题。针对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完善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转变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照、建立多方位的融资渠道和加强农村孝文化教育等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正>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是伟人孙中山先生故乡中山市的经济重镇和区域贸易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个人信息逐渐呈现出极大的商业价值。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在我国已逐步形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达·芬奇
我国件杂货码头的比例占国内码头总数的5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件杂货运输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许多传统散货、杂货的集装箱率较低,件杂货码
启示,与其说是一次展览,不如说是一次手工艺术的世界性仪式,是对当代手工艺创作的全新审视,某种仪式感让我们专注那个庄严的场景,渗透着日常创造中的探索和坚守。温度是手工
中东地区在世界板块上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是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的纽带,是东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此外,中东国家拥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以及油气资源